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11.5°C-11.5°C
澳元 : 人民币=4.84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确诊人数超过106万,香港为何暂缓全民核酸检测?(图)

2022-03-24 来源: 健康界 原文链接 评论5条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数据,3月21日,香港单日新增14152确诊病例。其中经核酸检测确诊病例4296例,剩下的是9856例为快速抗原测试呈报阳性个案。

至此,香港累计确诊人数增至106万人。

可是,3月19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团队推算,香港已有358万人感染新冠病毒,接近香港人口的一半。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告诉健康界,超大规模的人员感染,加上已经有约九成的人接种了疫苗,基本上已经形成了「铜墙铁壁」。

「换句话说,香港特区已经接近群体免疫水平了。」金冬雁说。

如此形势下,3月21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例行抗疫记者会上表示,暂缓全民强制核酸检测工作。

确诊人数超过106万,香港为何暂缓全民核酸检测?(图) - 1

香港的第五波疫情,从一月底暴发至今已近2个月。在此期间,呼吁进行全民核酸检测的声音就未停过。不过,自特首林郑月娥2月22日宣布,将在3月进行3次全民强制核酸检测以来,已经过去近一个月,香港迟迟没有展开有关工作。

金冬雁评价,暂缓全民核酸检测是稳控疫情的一个关键性的决策,林郑特首正在把香港的抗疫工作往正确的方向上去引领。

在中国内地的抗疫工作中,通过全民核酸检测筛查出感染者,是快速阻断疫情传播渠道、遏制疫情扩散的有效手段。香港为何不做全民核酸检测?暂缓全民强制性核酸检测的决策背后,香港疫情正在走向何处?

分析成本和效益,香港全民核酸检测不划算!

金冬雁告诉健康界,中央希望香港特区政府,通过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的方法,达到稳控疫情的要求,而林郑特首暂缓全民核酸检测,正是根据科学防控作出的「合理且及时」的决定。

他分析,当前香港该感染的很多已经感染了,剩下大多数是不会感染的。即便是感染了,因为打过两针疫苗,也基本上是无症状,或者轻症。这些轻症患者,由于病毒载量低微,大约过了3天之后,症状已减轻而病毒载量也已大大下降甚至消失了。而香港做一轮核酸检测,需要3天时间。

「如果核酸检测的速度,还赶不上患者自愈的速度,做了之后意义不大。」他表示,此外,香港当前的防控目标,重中之重是减少重症和死亡。全员核酸检测,也已经与这一目标没有太大益处。

金冬雁介绍,自疫情大规模暴发以后,香港由于隔离设施不够、医疗资源不足等情况,使得感染的市民得不到相应的支持。香港人是靠公民意识、自觉性,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进行居家自我隔离和治疗。

现在香港的感染人数规模很大,可能远超出公布的106万人。已经很难通过全员核酸检测将所有感染者找出。

即便找出来了大多数的感染者,还是会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没有那么多隔离设施。

而且,如果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被公布,还有可能引发市民普遍的焦虑。

他表示,当前,香港需要做的是救治重症患者,给社区里居家隔离的轻症患者提供所需物资,并给予他们心理支持、精神支持,这样才能达到稳控疫情的目的,「如果这时候,再让香港抽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全员核酸检测,将顾此失彼,是对资源的一种损耗,甚至可能让香港失序」。

「香港得到的最大教训,是要尽早给老年人接种疫苗。」金冬雁分析,和新加坡相比,香港的疫情是意外暴发,新加坡是人为放开。但是由于是有计划地放开,新加坡的老人疫苗接种率为97%,而且大多数打了三针,至少打两针。因此,新加坡虽然感染者人数和香港相当,但是死亡率是香港的1/5。

因此,打疫苗是香港疫情防控的当务之急。他说,与其动用大规模人力、物力去做全员核酸检测,建立隔离设施,不如集中更多的力量和资源,让大家打疫苗,尤其是给老年人打疫苗。

早已错过了全员核酸检测的时机

香港为何不尽早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涉及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时机的问题。

根据香港此前多次通报,香港1月中旬开始检出阳性病例,且此轮疫情感染源头不止一处。从疫情的发展态势来看,从2月4日起,香港确诊人数开始急剧上升,且不断刷新单日确诊人数上限。2月21日,香港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已经高达7533例。

2月22日,林郑月娥特首宣布将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金冬雁分析,那个时候香港已经发生了超大规模的流行,已经没有可能通过全民核酸检测清零了。

根据中国内地经验,全员核酸检测的时机要趁早,要在发现疫情苗头之后立即开展。「香港在疫情暴发几个星期后,计划进行全民强制核酸检测,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原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洪涛同样告诉健康界。

确诊人数超过106万,香港为何暂缓全民核酸检测?(图) - 2

图片来源:小穆数码站

此外,香港一直未能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也有所需的人力、物力、场所,以及社区组织能力等条件限制。

中央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检测与医疗组组长、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在2月下旬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除了备好充足的隔离点和治疗人手外,对于组织能力的要求也非常高。

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全员参与,第二个就是组织有效。

「在规定的时间内,所有人员都能够去采集核酸,对组织要求是很高的。」他说,内地这方面有些很好的做法和经验,整个城市做网格化的管理,一个网格里面有一个网格员,摸清楚网格里面有多少人,然后做好提前的准备,根据有多少人来安排合适的采样力量。

第三个条件,检测阳性人员要能够得到及时的隔离管控,这样才能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在3月21日的记者会上,林郑月娥说,为了达到彻底、有序、有效的目标,特区政府在过去一个月不断细化检测方案,评估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以及场地,还需要制定限制人员流动的配套措施,全民强检若要进行,其规模在香港将是史无前例的。

据介绍,评估结果显示总受检人数为约720万,总共需要设置500个检测站,每日运作14小时,若以3天为一次检测周期,每天对240万人进行核酸采样,需要8万名工作人员参与进来,当中包括检测站运作人员、来自内地的采样员、搭载确诊者前往社区隔离设施的司机以及维持秩序的纪律部队等。

林郑月娥还提到,内地专家到港考察后曾坦言,香港的社区组织能力较弱。她也表示,内地有众多街道管理组织,可以在全民检测时做到彻底「不漏一户」,而香港在这方面的能力则较弱。即使全民强检有法律基础,恐怕也难以达到全民筛查的目标。

抗原检测在香港已经得到大规模普及

除了做全员核酸检测的条件不满足外,香港抗疫还有一个和内地有很大区别之处——更加依赖于抗原检测。

据悉,在第五波疫情袭击下,香港特区政府此前也已采购大量快速抗原测试包,供不同群组人士进行检测。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还推出「2019年新冠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结果申报系统」。市民可以自行检测、自行上报。抗原检测结果能够计入政府新冠病例统计中。

随着2月下旬,抗原检测试剂的普及使用,香港单日新增确诊人数暴涨。3月3日,香港日增超过5.6万例,创下单日新增最高纪录。金冬雁介绍,这并非患者「猛增」所致,而是由于官方统计策略的改变:由公司、政府两次核酸阳性方确认,变为一次核酸阳性便可上报。

据香港官方公布数据,截至3月20日,香港第5波疫情累计阳性人数已超100万,其中经核酸检测为679452例,经抗原检测呈报355607例。金冬雁表示,抗原检测是对于核酸检测最好的补充,在疫情大暴发期间查找病例争取了很多时间。

在风险评估分流方面,以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为患者评估标准。高风险患者(如病情严重长者、有警告病症人士等)将被送至医院进行救治;中风险人士(如身体情况稳定但没有居家隔离条件)将被送至社区隔离点,至符合出院条件再离开;低风险人士(病症轻微且有居家隔离条件)则进行居家隔离,待病情好转即可自行解除隔离。

此外,为防止检测结果造假,阳性申报患者需提供一张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照片与身份证照片作为记录。此后,卫生防护中心将对阳性申请者患者提供相应隔离治疗措施,如安排医学援助及入住治疗或隔离设施等。

确诊人数超过106万,香港为何暂缓全民核酸检测?(图) - 3

来源:文汇网

香港将被动「与病毒共存」?

「全民抗原检测目前也未必十分有必要了。」金冬雁分析,因为香港现在感染规模已经太大,预估有300万人左右,这些人短期内不会再感染了。剩下的人当中,大多数已经接种疫苗产生抗体,或者已经在病毒面前暴露过,自身的抗体被激发了,「这些人闭起眼睛也不会有事的」。

他说,就算退一万步讲,这些打过疫苗的人被感染,他们的病程将会非常短,症状也会非常轻,「即便有后遗症,也不会多严重,不值得过于担心」。

金冬雁坦言,当前香港疫情的形势,已经很难有办法挡住病毒扩散的步伐。只能等待疫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呈现自然下降。还有一部分没有打疫苗,或者打了疫苗之后保护力不够的,病毒会把他们找到。等病毒完全找到它该找的人,就会跑不动停下来了。

「这就基本上接近群体免疫了。」他说,但是,这也比做一些无用功好。

好在,香港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已经在呈下降趋势,「有时会往下走的快一些,有时候会慢一些,但终究是在往下,也最终会平息」。

金冬雁说,现在香港应该把重心放在救助重症患者,和给老人打疫苗上。此外,也应该放在下一步的开放计划,以及如何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上。

「否则,一些老百姓的生活就成问题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5)
源仔Erica
源仔Erica 2022-03-24 回复
香港清零是不可能的
请叫我小11
请叫我小11 2022-03-24 回复
至少降下来了,好的开始
Viviennesunyu
Viviennesunyu 2022-03-24 回复
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意思
赖小斯_小赖斯
赖小斯_小赖斯 2022-03-24 回复
全民检测就是劳民伤财
有劳西姑
有劳西姑 2022-03-24 回复
这是个明智的决定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