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3.0°C-3.0°C
澳元 : 人民币=4.81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多维:防疫当以民生为重 这方面中国还需要更加努力(组图)

2022-04-15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1条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上海疫情暴露的问题在舆论场引发了强烈共鸣,这座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商业城市,现正陷入停摆状态,国际商家担忧此举可能给产业链稳定带来冲击,而中国人,特别是被封控在这座城市中的两千多万市民,除了担心疫情扩散对经济的影响,更关心眼前急需的食品供应与应急医疗等基本民生问题。

多维:防疫当以民生为重 这方面中国还需要更加努力(组图) - 1

和西方在病毒面前“躺平”不同,中国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也更能彰显中国社会价值与政治动员能力的防疫道路——“动态清零”。 这种防疫模式使中国在过去两年成为国际疫情防控的“优等生”,当世界多数国家在疫情折磨中苦熬的时候,中国成为了唯一一个有效控制住疫情蔓延传播的大国,经济发展一枝独秀,中共也巧妙而不失时机地将此转化为民众对自身的政治支持与制度自信。

时至今日,大多数中国人仍然是“动态清零”的支持者,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决策核心团队。上海疫情爆发后,当“放开”和“清零”两种声音争吵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中国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在4月13日再次明确表示,中国要继续坚持走“动态清零”道路。

考虑到中国本就紧张有限的医疗资源,而且还有超过5,000万以上的老年人与数目不详的低龄儿童还没有接种疫苗,一旦放开管治,必然会导致医疗资源被挤兑,出现大量死亡案例,届时不仅可能酿成社会政治事件,影响到今年中国最重要的政治议程——中共二十大,还可能出现比西方更严重的人道危机,所以,至少在今年下半年二十大召开之前,中国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有其可以自洽的道理。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坚持“动态清零”同时,将防控成本与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各种层层加码的“一刀切”动作冲击经济民生,降低因疫情防控产生的次生灾害,并且要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的民众与中小微企业提供财政帮助,帮他们渡过眼前难关并对未来建立一个积极预期。

在这几个应该尽量避免或努力做好的经济民生领域,坦率说目前中国做得距离民众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已经成为社会民众怨气累积的一个重要原因。上海疫情封控期民间情绪的激烈冲撞,就能反映出这个怨气已经积累到何种程度。

多维:防疫当以民生为重 这方面中国还需要更加努力(组图) - 2
上海防疫带来很多民生问题和其他纠纷,图为2022年4月4日,上海广富林街道组织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开展防疫工作。(视觉中国

能在病毒围攻下,坚持三年时间“金身不破”,把中国打造成国际疫情危机下的一个安全岛,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但是大家也要认识到,这个奇迹是建立在14亿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与自我牺牲上的,是他们愿意为疫情防控牺牲“小我”,愿意为社会公共目标放弃生活舒适与个人自由并承担一定防疫成本,才有了这样一个了不起的防疫成果。人民的自律、奉献与牺牲,是中国防疫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但是,同样是这群的人民,有很多人现在的生产生活正因疫情(防控)陷入困境,而原本应发挥救助作用的政府财政却未能如约发力。经过三年消耗,不少家庭、个人的积蓄现在已经被或就要被掏空,而且持续的疫情封控也使得很多人的心理出现微妙变化,人们变得更加焦躁易怒,更不愿遵循政府约束。所以,在接下来至少半年的疫情防控中,如何采取更有效方式提振经济,维护民生,让受疫情影响严重、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的民众与中小微企业能尽快享受到国家财政帮助,安抚好社会焦虑情绪,是一个对政府当局来说非常紧迫、非常有挑战的工作。

一个需要防范的危险可能是,如果民众在此期间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眼看着多年经营积累的家底被逐渐掏空还看不到尽头,他们的想法可能会逐渐改变。如果这样的话,原本中国因防疫成功所积累的体制信仰与支持“动态清零”的群众基础就会被动摇乃至消失——这绝非中共所乐见的场景,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开始露出苗头。

多维:防疫当以民生为重 这方面中国还需要更加努力(组图) - 3
上海采取封城措施防疫,很多经济活动停摆,损失巨大。(视觉中国

所以,搞好经济民生,是中共当前必须更加重视、投入更多政府资源去做好的工作。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除了在危机时的强大社会动员与管治能力,还在于能摆脱资本支配,在价值情怀上能站在社会多数人的利益与立场决策行事,在公共政策上能体现对普罗大众的关爱。中国式疫情防控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到第一位,已经体现了这个制度的独特优势与价值意识。在对经济民生的救助上,人们也期待它可以更有作为。

当然,从长远来看,在新冠病毒注定已经要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情况下,中国还是需要在“动态清零”之外找到一种更好的低成本防疫模式。中国防疫不能往西式“躺平”与轮流封城两个极端走,而是要继续寻找更有效、更能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民生的防疫道路,不要因为一城一地失败而放弃努力尝试,应该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探索更有效的防疫模式。

本文转载自多维新闻,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1)
无党派
无党派 2022-04-15 回复
小编,你能回答一下,美国建议领馆人撤离时,有几个撤离?为什么美国又改成了命令撤离?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