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0.3°C-10.3°C
澳元 : 人民币=4.86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2天前 来源: BBC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就岛礁及海域主权的问题争议多年,自今年以来有关冲突持续升高。根据菲律宾军方上周公布的一段影片显示,中国海警和菲律宾军方船只在6月17号发生激烈冲撞。马尼拉指责中国船只冲撞菲律宾船只,并且“登船抢夺武器”。

根据影片显示,中国海警人员手持斧头和长刀,迅速冲向菲律宾船只。当天冲突发生时,菲律宾海军和海岸警卫队正在向驻扎在仁爱礁(又称第二汤马仕岛礁,菲方称阿云津礁)坐滩军舰上的驻守军队运送补给品。

针对冲突,中国称其执法措施“专业克制”,并称其目的是阻止“擅自闯入”的菲律宾运补船。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日称,菲律宾一艘运补船和两艘快艇“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闯入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企图向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运送包括建筑材料在内的物资”,中国海警“依法对菲方的船只采取了必要的管制措施”,“现场的操作,专业克制”。

而菲律宾方面的回应则逐渐转为强硬,从定调为“意外”到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 Jr.)称“不会被任何人欺压”。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Gilbert Teodoro)6月24日表示,马尼拉认为该事件并非“误会或意外”,而是“一次侵略性的、非法的武力使用行为”。他并称菲律宾不会公布向仁爱礁军事前哨派遣补给部队的时间表。

许多分析强调,此次冲突不仅是中菲两国的事情,美国对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合作抵御北京之举似乎不再遮掩,但华府不仅是在协助马尼拉,更是希冀掣肘北京在印太地区(Indo-Pacific)的军力延伸,以“第一岛链”政策围堵中国。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1

影片记录中国海警与菲律宾海军发生冲突

美国白宫国安会前亚洲事务副资深主任简以荣(Ivan Kanapathy)对BBC中文说,双方都公开表明了立场,几乎不可能让步。但目前的情况可能会升级为致命事件,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被要求直接协助补给任务,“但由于中国解放军不会对美军发起激进的军事挑战,这反而可能使得局势更加稳定”。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防与战略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许瑞麟(Collin Koh) 向BBC中文分析称,他预估在这起冲突发生后紧接着的数周内,中国和菲律宾都将先收回步伐,重新审视局势。

长期研究南海军事博弈的许瑞麟博士强调,马尼拉已明确表示,此次冲突不会阻止未来继续向仁爱礁上的菲律宾坐滩军舰补给物资,所以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之后与北京应当还会有冲突,只是不知是否会重复上周的类似剧码。但他表示,“情势升级的可能性还涉及美国的角色”。

因此,外界关注,在两国摩擦逐渐加剧的情况下,美国已经主动表示正与北京就此冲突打开沟通窗口,防范冲突升温,但美国能帮上忙吗?又或者美国的角色是什么?中菲之间在南海的摩擦会持续甚至继续升温吗?此外,马尼拉若打算在国际海洋法庭控告北京,有关努力会成功吗?中国会接受判决吗?

BBC中文梳理了这些争议以及专家的评析来回答这些关键问题。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2

图像来源,Reuters 1999年马德雷山号被故意搁浅在仁爱礁

一:仁爱礁如何成为中菲二国南海争议的温度计

中菲在南海争议海域的冲突愈演愈烈,双方上周在仁爱礁附近直接发生冲突,摩擦达到近年来双方冲突的新高峰。

据报道,6月17日,一艘中国海警船与一艘菲律宾军方补给船碰撞,一名菲律宾海军陆战队士兵严重受伤,失去一根手指。菲律宾虽然没有援引与美国签署的《共同防御协议》,但仍据此指责中国海警的行为是“赤裸裸的侵略”。

《美菲共同防御协议》是1951年两国签订的条约。该条约称任何国家对菲律宾部队、船只或飞机发动武装袭击,美国将会遵守“共同防御”的承诺协助菲律宾防卫。

菲律宾军方6月19日公布的几段冲突影片显示,菲律宾海军充气艇被至少八艘中国船只包围。画面中中国船员挥舞着刀具、棍棒等武器。还有另一段影片可以看到一名中国船员用棍子猛击菲律宾充气艇,另一名男子则用尖刀刺破充气艇。

这些问题再次凸显了此次冲突发生地仁爱礁特殊的战略军事地位。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3

图像来源,Reuters 马德雷山号上有一小队菲律宾海军陆战队人员驻扎

虽然中菲两国已为了南海岛礁相互对峙数十年,但仁爱礁成为冲突的新焦点始于1999年。当时,菲律宾军方故意让该一艘二战时期的老旧登陆舰“马德雷山号”(Sierra Madre)坐滩搁浅在仁爱礁上,并派遣海军陆战队在该船舰上驻守,该岛礁因而在20多年来,变成随着两国关系起伏的温度计。

BBC此前的多数分析认为,北京过去针对仁爱礁是在打持久战,当与马尼拉关系不错时,中国海警能允许菲方向“马德雷山号”运送补给;但当两国关系恶化,就把补给船的运输路径断掉。分析认为,北京的整体战略评估是,“马德雷山号”不可能永远存在,总有一天,菲律宾将在该船解体快沉没时,被迫撤离驻扎在上面的该国海军陆战队。

2014年,BBC团队曾登上这艘船,那时该船舰状况极为糟糕,侧面有巨大裂缝,海浪穿过船舰暴露的结构溅涌而入。这艘船舰再次成为南海争议的焦点,2022年小马科斯当选菲律宾总统以来,菲律宾的外交政策从前任杜特尔特的“亲中”转到“亲美”,小马科斯总统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亦转倾强硬,并同北京斡旋。彼时,马尼拉官员曾经向BBC透露,现在菲律宾不仅是提供水和食物运到“马德雷山号”而已,据称还低调地运送建筑材料,包括鹰架水泥以加固这艘摇摇欲坠的老船舰。

但是,菲律宾的动作北京不可能不知情,因此时而表达不满并选择时机反击。上周的冲突似乎是两国这两年来不和睦关系的缩影,双方在强势的南海战略对垒下采取更主动回应姿态而爆发的纷争。马尼拉亟欲保持其军队在仁爱岛礁的存在,而北京强调其军力在南海的强势地位,不再低调回应“马德雷山号”在仁爱礁上的存在。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4

中菲南海争端:菲律宾为何由“亲中”回归“亲美”外交?

二:冲突会升级吗?

虽然菲律宾国家海事委员会主委卢卡斯 · 贝尔萨明(Lucas Bersamin)在6月21日试图定调此事并非武装攻击,“可能只是一场误会或意外”。不过,小马科斯总统周日(6月23日)在巴拉旺岛(Palawan Island)慰问官兵时,态度转趋强势。他在发表演说时称,“我们永远不会被任何人吓倒或欺压”。

6月24日,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在记者会上定调称马尼拉“已得出结论,那不是误会或意外.....这是一次侵略性的、非法的武力使用行为。”他还表示,菲律宾在南中国海主张领土主权的政策没有改变。

不过,北京也持续强硬抨击菲方的补给行为绝非“人道主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6月17日抨击菲律宾运补船和快艇“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企图向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运送包括建筑材料在内的物资”。

中国官媒小报《环球时报》上周便引述知情人士消息称菲方人员面对中国海警态度“十分嚣张,不仅执意顽抗、多次冲撞中国海警执法艇,还向中国海警执法人员泼洒不明液体,相关行为构成恶意攻击。”

分析两国摩擦及南海紧张情势是否继续升级,台湾国防部智库“国防安全研究所”助研究员杨长蓉对BBC中文称,南海绝对是北京当下的主要战略布局,她预计中国在南海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行动。

杨长蓉博士认为,北京将继续透过新的海警行政执法措施施压,很可能会发生越来越多的事件,紧迫的局势因而会继续升级。但是杨长蓉亦解释称,对于美国和其它那些在南海没有主权声索的国家,譬如欧洲国家,预计后者仍然会争论他们的军舰在该海域是否能享有“无害通过权”(Right of Innocent Passage)。

新加坡国立大学许瑞麟则对BBC中文表示,近几年来,菲律宾在应对中国封锁仁爱礁周遭时展现了他们灵活的战略,例如透过改装补给船以对抗中国的水炮攻击。

许瑞麟预测,马尼拉的南海战略或会出现一系列新的调整。但情势是否会升级?许教授说,这个可能性也该考虑到美国因素,特别是美菲在冲突过后正密切联系,“但话虽这么说,我相信本案中的任何一方——马尼拉、北京和华盛顿——都不会对一场有预谋的冲突感兴趣。”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5

菲律宾同意美军使用四个新的菲律宾军事基地

三:北京及菲律宾的未来战略是什么?

许瑞麟强调,他预计菲律宾将继续坚持这种强硬的“透明度做法”,因为到目前为止,即使它尚未迫使中国收手,但效果不错,“原因是这种战略将持续引起国际社会对议题的关注,从而审视北京在南海的一举一动,国际间甚至有可能对中国采取更激烈的行动,并组成结盟,对后者采取某种程度的威慑战略。”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小马科斯得到了白宫支持,但手段资源都非常有限,当美国现在卷入俄乌战争以及加沙战争的时候,亦不确定能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靠白宫。

美国智库太平洋论坛(Pacific Forum)中国问题专家蓝若思( Elizabeth Freund Larus)教授则告诉BBC中文说,北京在南海的基本强势态度不大可能改变。她说,中国可能会暂时放松对菲律宾补给任务的攻击,只是为了让“新闻周期转移到另一个话题,然后会加倍努力阻挡马尼拉的补给任务”。

她又分析说,在冲突发生后,如果菲律宾和美国的反应不强烈,中国就不会停止压迫菲律宾的补给行动:“这种情况越是持续,就越有可能出现错判,导致菲律宾船员出现死亡的风险。美菲不能等待这种情况发生,因为即使发生了,美国和菲律宾的反应也很难预测,是否会援引1951年《美菲相互防御条约》第五条也不一定”。

此外,菲律宾未来如何因应这个问题似乎也还不明朗。蓝若思认为,这需要美国在南海为菲律宾提供军事支持。“美国也需要现场部署,提供护航以确保补给任务能够顺利进行,不受中国的攻击。然而,令人质疑拜登是否愿意采取这种行动。”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6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2023年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和第一夫人丽莎·阿拉内塔·马科斯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及其夫人彭丽媛合影。

无论如何,美国的角色在中菲于南海的争端越来越吃重。说到底,许多分析称,美国对身处“第一岛链”的菲律宾,重回盟友角色十分看重,这也表示小马科斯与北京的交锋不可能不需要美国帮忙。

许瑞麟便向BBC中文强调,马尼拉在南海的行动显然在资源及能力上处于劣势,若没有外部协助,无法单独应对去打破僵局。

此外,菲律宾国内的政治变动也牵扯着与美中的关系。立场“亲中”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之女莎拉·杜特尔特(Sara Duterte)在上周宣布辞去兼任教育部长和“反叛乱工作小组”副主席职务。外界分析说,虽然菲律宾社会对此不感到意外,但这是宣告她与小马科斯总统之间的联盟破裂。

由于菲律宾的副总统和总统是分别选举产生,因此菲律宾的正、副总统都各自有民意基础,莎拉的辞职代表了与小马科斯阵营的决裂,外界分析她可能会参与下一届总统大选,挑战小马科斯以及其“亲美”路线。

四:美国将如何介入?

在上周的事件发生后,美国已经明确表态将加强与北京的对话。上周,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接受BBC驻北京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中菲两国现在是处在“充满争议的竞争”关系中,但美国正更频繁地与中国联系,以避免在南海可能爆发的冲突。此外,“两国的军队在南海和台湾海峡附近作业,非常接近彼此。你不希望发出错误的信号,”伯恩斯表示。

在分析美国的举措时,蓝若思教授对BBC中文说,她认为拜登总统可能不想再次涉入另一场不断恶化的军事冲突,因此可能会再次做出美国对菲律宾的“铁的保证”,但在行动上会犹豫些。譬如,白宫将呼吁克制,也许会派国务卿访问亚洲与中南海高层会面,试图缓和局势,或派一些船舰穿越南海,以示对自由航行的坚持。但她强调,美舰“会远离任何中国海警船舰”。

然而,许瑞麟则表示,除了发表谴责北京或表达与菲律宾团结一致的公开声明外,他相信白宫一直在提供一些切实的支持给马尼拉,例如提供中国方面的部署情报,并在仁爱礁附近展示明显的军事存在,证据之一是派遣无人机或侦察机飞越该区域。

许教授向BBC中文分析称,当下“美菲中”三角情况在南海的竞逐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因为马尼拉在该区域的战略已经实施了“透明化策略”。因此,北京在最近冲突中也强势地回应,使用了各种手段来胁迫对手,“他们(解放军)知道美国部队正在监视,可能会感到有必要表现出决心,向美菲示威。”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7

图像来源,Reuters 菲律宾补给船运送物资到“马德雷山号”时遭到中国海警船只拦截。

许瑞麟解释,因此发表口头声明或部署无人机等空中力量或已不足以吓阻中国了。白宫可能会采取更多的行动,“这也是源于小马科斯政府可能因为来自菲国民众压力,而对美提出更迫切的请求,希望与美协力对中国采取更强势果断的行动。换言之,小马科斯的国内信誉若受到打击,华盛顿对其盟友的安全承诺及信誉也会受损。”

五:菲律宾再向国际法庭投诉?

2016年,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对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裁决,称中国拥有包括位于菲律宾200英里(320公里)专属经济区内的仁爱礁等主权声明没有国际法依据,但中国已经多次严厉拒绝承认这一裁决结果。针对最近一年多来的纷争,马尼拉已经多次表示,将再把争端送到国际法庭。

目前马尼拉已经有针对南海环境受损的指称,起草新的对北京发起法律挑战的计划。

国际法专家杨长蓉向BBC中文表示,菲律宾除了可以去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等其他国际法庭寻求法律救济外,这次可能会涉及与上次不太相同的议题和证据,“因为大部分领土主张和证据已在上次仲裁中提交过了。所以如果他们再次诉诸法庭,这将是一个相关但独立的新问题。”

南海争端:一文读懂中菲冲突的五大看点(组图) - 8

南海争端:BBC记者搭乘的菲律宾海警船遭中国船只发射水炮

许瑞麟教授也强调,菲律宾的新诉讼也是将建立在2016年的仲裁裁决基础之上,因此可能有利于菲律宾。

尽管如此,除了法律之外,菲律宾事实上意识到, 需要持续在仁爱礁的巡航任务,才能维护其在专属经济区(EEZ)的主权权利,而且鉴于最近中国海警阻挠菲律宾的巡航任务,他们将不得不应对中国部队重复此举甚至或直接登陆锚地的可能性。

“长远来看,需要为第二汤马斯礁制定一个‘后马德雷山号’的未来解决方案,无论是建造永久新结构基地或其他方式。在这两种情况下,马尼拉可能需要一些外部援助,特别是来自美国。”许教授说。

曾经在小马科斯政权下担任高官的菲律宾前参议员塔塔德(Francisco Tatad)则在本周投书《马尼拉时报》称,也许是时候让中国和其他南海申索国考虑引入“中立第三方”来协助该区域的管理问题,“有人建议请东盟来提供这种服务,但这种倡议可能应该由地区性组织自身发起。”

塔塔德又说,另一个选择或许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可以履行其对该地区和世界的责任,主动地与各方进行磋商,创造和平条件。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