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9.8°C-9.8°C
澳元 : 人民币=4.86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2018-04-12 来源: 网易看客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

经公众号“看客insight”(微信ID:pic163)授权转载。

曾经,苏联有一家很有特色的疗养院:晒日光浴的时间、一日三餐的搭配,甚至工作人员的表情,都有着精确的考量。如果穿越回去体验一次,相信是个十分难忘的经历。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列宁的这句名言被完美地嵌入了苏联疗养院的建设之中。

1920年,列宁颁布了《关于利用克里米亚慰劳劳动人民》法令。两年后,相继颁布的劳动法正式将「强制性休假」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

从此往后,苏联公民被赋予了一项权利:每年须至少在疗养院度过两星期的时光。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

莫斯科附近的Klyazma疗养院游泳池

摄影: Natalie Kupriyanova

与西方社会的休假不同,苏联式的「疗养」与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是社会生产链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休息好了,工人们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3

格鲁吉亚,Kolkhida疗养院,客人在享受磁性沙浴。据说,将这种闪闪发光的黑沙涂满全身,可以缓解心脏、骨骼、血液循环相关疾病

“我对疗养院的了解越多,就越被它们吸引。”

2015年开始,作家Maryam Omidi走访了这些散落在亚欧大陆的苏联疗养院,用镜头捕捉下红色帝国的昔日身影—— 斑驳的墙体,褪色的壁纸,凋零的马赛克巨画,以及弥漫着陈年味道的宽阔空间。

犹如搭上了时光机,你还能嗅到一丝百年前苏联工人们的汗水与荣光。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4

阿布哈兹的Amra疗养院,一群男孩在列宁像前下国际象棋

摄影:Dmitry Lookianov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

要建,就建大的宏伟的;要休息,就拼命休息;要疗养,就彻底疗养。

一栋栋充满未来感的庞大建筑在欧亚大陆拔地而起,彰显着苏联政府的美好愿景。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5

索契,White Nights疗养院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6

俄罗斯,Lipki疗养院餐厅

摄影:DMITRY LOOKIANOV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7

乌克兰,Dnieper疗养院。尽管在2015年进行了翻修,它仍保留了曾经的苏联特色

负责设计疗养院的建筑师们,在获取资源的道路上几乎畅通无阻,得以将图纸上的奇思妙想付诸现实,也创造出了不少20世纪建筑史上的辉煌印记。

位于克里米亚的友谊疗养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8

友谊疗养院

这座为纪念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友谊而建的疗养院,如同一枚停靠在岸边的硕大飞行物,俯瞰整个黑海。

1985年建立之初,这里还引起了五角大楼及土耳其情报部门的注意,他们猜测这里是导弹发射基地。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UFO。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9

克里米亚,Zori Rossi疗养院

与今天许多营利性的度假村相比,疗养院更像是苏维埃的又一鸿篇巨制。许多城市因拥有得天独厚的“医疗资源”,或怡人的景色风光,而被纳入疗养院的选址。

这些城市的命运也与整个疗养体制紧密相连。当苏联政府对疗养院的扶持逐渐减少,城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0

Reshma疗养院,位于莫斯科伏尔加河附近,由红砖建造。这里的客人包括宇航员,以及切尔诺贝利事件中受辐射影响的人

来一场苏联式保健

2015年初,Maryam Omidi造访了位于塔吉克斯坦山脉,拔海2000米高的Khoja Obi Garm疗养院,她立即被眼前这栋巨大的混凝土建筑所震撼。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1

位于岩石断层上的Khoja Obi Garm疗养院

Khoja Obi Garm以其独特的氮水疗法闻名,只要花费一百多块人民币,便能享受一晚全套客房、膳食及所有设施的使用权。

Maryam Omidi尝试了一次疗养,医生在测量血压时,询问了她的婚姻状况及生育史。

得知Omidi未婚未育后,医生遗憾地表示,部分治疗对她“效果有限”。而医生所指的治疗,包括“将一股充满氮气的高压水流注入两腿之间”,或者“与电动医疗设备一起摩擦、晃动”。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2

Khoja Obi Garm疗养间,氡水被喷洒在女性的双腿之间。这也是世界上少数使用放射性元素氡的疗养院

Maryam Omidi最终放弃了治疗,选择直奔女性专用热水池。在那儿她遇见了一群裸体的塔吉克妇女,在水波中甩动着下垂的胸部。

形形色色的疗养院中,不乏这些延续自苏联时期的「疗养」方式,如今依然广受追捧,成为一道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奇异风景。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3

阿塞拜疆Naftalan疗养院的原油治疗。客人裸泡在一个倒满原油的恒温浴缸里,10分钟后即可出浴。摄影:CLAUDINE DOURY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4

吉尔吉斯斯坦,极光疗养院。客人将紫外线杀菌灯放入耳朵、鼻子、喉咙中,以杀死细菌、病毒及真菌。摄影:Michal Solarski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5

俄罗斯,Rodnik疗养院,顾客在进行氧气浴,据说这有助于燃烧脂肪,减轻体重,并化解其他皮肤症状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6

一名刚接受了卢米诺治疗的男子,这一治疗有助于缓解季节性忧郁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7

两名年长客人无法承受一整个温泉浴的热度,只能局部浸泡手臂和双腿。Dmitry Lookianov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8

盐浴,客人紧紧裹着毛巾,防止精盐粘上头发或衣服。Egor Rogalev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19

Janartij Bereg疗养院,客人在接受光疗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0

白罗斯,Speleotherapy疗养院内,人们在1400英尺深的地下盐矿锻炼身体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1

一名客人在体验「活力再现」氧气浴。Rene Fietzek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2

拔火罐也是热门项目之一

时间表与搭讪文化

疗养院制度实施前期,一切都按照计划严格实施 —— 享受日光浴的时间、一日三餐的伙食搭配,甚至是工作人员的表情,都有着精确的规划与考量。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3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真理是:离开疗养院时身体越胖,则证明休息的越好

休假的工人将获得一份「疗养时间表」,它如同安排车间工作一般,安排好休假的日程。

“虽然疗养院制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放松,但在20世纪20、30年代,游客们不能带上家属,也不允许喝酒、跳舞或喧哗”,Omidi说道。

他们只被允许在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中,为接下来的工作重振精神。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4

俄罗斯,Reshma疗养院,等候室里的客人

莫斯科现代主义研究所所长Olga Kazakova表示,她的父母并不热衷去疗养院。

“苏联公民的生活已受到诸多管制,他们不希望按照时间表生活。此外,假期都是按照工作分配的,你常常会在那里遇见自己的同事。”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5

在《红色俱乐部:旅游度假与苏联梦想》一书中,Diane Koenker还提到,由于摆脱了伴侣,「搭讪文化」也在疗养院中悄然兴起。

短暂的自由赋予了人们尝试新事物的机会,这些临时伴侣建还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就让在索契发生的事情,留在索契。”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6

乌克兰,Kuyalnik疗养院

建造之初,疗养院被认为是给予工人阶级的奖赏。符合条件的个人将收到一张「许可证/путевка」,以免费或者补贴的形式,于特定的时间前往特定的疗养院。

原则上,工人阶级和病患被优先考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最好的住处通常留给了有钱有权的人。”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极光疗养院便专门接待苏联精英,全院共有350多名员工,只为200位顾客提供服务。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7

格鲁吉亚,Tskaltubo疗养院,这里曾经备受苏联高官青睐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8

顾客在Tskaltubo疗养院的六号浴池中,双手抱头,锻炼身体

这个开始于1920年的疗养院制度,在1990年达到巅峰,可以同时接纳近50万客人。

1923年,苏联卫生委员Nikolai Semashko骄傲地写道:“法国人只能在一个地方休息,那就是墓地。”

疗养院的落幕

苏联解体后,由于失去了财政支持,全境内的疗养院无一例外地走向没落。这是一段工匠们呕心沥血改造自然,却最终顺从于历史轨迹的故事。

进入后苏联时代,迅速奔入现代化世界的人们,有的抛弃了这些古旧的建筑群,有的则更加珍视它们存在的意义。

1966年的一篇报纸专栏中,身为劳动模范的金属工S. Antonov,说出了「疗养」的核心精神 ——

“我每年只能度一次假,我尽量不让自己在无所事事中浪费宝贵的一天。”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29

* 图文源自《Holidays in Soviet Sanatorium》一书。

【参考文献】

[1]《Holidays in Soviet Sanatorium》,Maryam Omidi

[2]《The Last Resort: The Strange Beauty of Soviet Sanatoriums》,ArchDaily

[3] 《On Vacation in Soviet-Era Sanatoriums》,ANIKA BURGESS

[4] 《From crude-oil baths to sterilisation lamps: Inside the time-warp Soviet-era sanatoriums workers used to visit on the orders of the government so they could be more productive》,Dailymail

注:未经版权方允许,请勿转载、抓取。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30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31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32

时代 | 苏维埃的鸿篇巨制:苏联人为什么极端热爱疗养? - 33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