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6日 14.8°C-14.8°C
澳元 : 人民币=4.72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2018-06-15 来源: 王新春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1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广大读者分享至朋友圈。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的11座承办城市中,唯一一座位于亚洲的城市就是叶卡捷琳堡,也是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俄罗斯第三大城市。

在叶卡捷琳堡市西北郊42公里处,竖立着2004年建造的亚欧分界线碑。位于城市西郊新莫斯科大道17公里处,则竖立着一块建于1837年的老欧亚分界线碑,新、老两座界碑昭示着一百余年以来,叶卡捷琳堡作为公认的亚欧分界线的独特地位,亦成为它闻名于世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告知世人亚洲在何处结束,欧洲又是从哪里开始。这座横跨亚欧大陆的城市,同样见证着数百年来这个雄踞北方的帝国的兴衰。

从农家女到女沙皇

叶卡捷琳堡诞生于俄罗斯历史上首位皇帝、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彼得大帝统治时期,得名于彼得大帝的皇后、俄罗斯历史上首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而不是另外一个负有盛名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一世堪称“麻雀变凤凰”完成人生逆袭的典范,她从出身于贫寒农家到成为异国他乡的帝国王后,人生经历可以说是不可复制的奇迹之旅。

1684年,叶卡捷琳娜一世出生于立陶宛(时为波兰立陶宛王国)的一个名叫雅克皮斯的偏僻村庄,贫穷的农民萨缪尔•斯卡沃伦斯基给女婴取名为玛尔塔•斯卡乌龙斯卡娅。夫妻二人还未等到女儿能够流利地唱上一首儿歌,便先后被疾病带往了另一个世界,年幼的玛尔塔和她的4个兄弟姐妹被送到了姑姑家寄养。没过多久,“吃闲饭”的玛尔塔便被姑姑送到了当地的一个路德教牧师家中做女佣。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2

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皇后,沙俄首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堡即以她的名字命名。她原为立陶宛的一名普通农妇,机缘巧合成为彼得大帝的皇后,并在其去世后依靠近卫军的支持,于 1725 年加冕成为俄罗斯帝国女皇。她建立俄罗斯科学院和最高枢密院,并将帝位传位给彼得二世

玛尔塔成年后,嫁给了一名瑞典龙骑兵。时值俄罗斯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大北方战争,她的家乡很快被俄国占领,自己也沦为一名俄军元帅的阶下之囚。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相貌出众、妖冶妩媚的玛尔塔很快在这里遇见了拨动她命运之轮的男人——彼得大帝的宠臣缅希科夫。如同“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与秦庄襄王、赵姬的故事一般,在缅希科夫府邸做客的彼得大帝“偶然”邂逅了玛尔塔,然后便一见倾心,为之神魂颠倒。缅希科夫便顺势将她送入宫中,成了彼得大帝的枕边人。

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多年的玛尔塔“一朝选在君王侧”,便展现出过人的本领,成为宫中最得宠爱的女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改信东正教,并改名为叶卡捷琳娜,然后很快诞下了一名皇子,完成了人生蜕变的第一步。

以农家女的出身,要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凭改名、改宗、诞下子嗣自然是不够的。叶卡捷琳娜将自己“贤内助”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凭借其坚毅的性格和果断的智慧,常常在彼得大帝身边为之出谋划策。

1710年,第三次俄土战争爆发。次年,彼得大帝带着叶卡捷琳娜率领4万大军亲征普鲁特河,结果陷入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国军队的包围圈。彼得大帝几经突围不得成功,便心生降意。叶卡捷琳娜可不想这好不容易得来的荣华富贵化为泡影,再次成为阶下囚徒,便极力劝阻,并和其他贵妇筹集珠宝贿赂敌军主帅,彼得大帝才得以全身而退,她也因此愈发得到宠爱与信任。

1712年,彼得大帝正式迎娶叶卡捷琳娜,完成了她人生蜕变的第二步,也引起了俄国社会的轰动。帝王婚姻向来伴随着政治权力的交换,皇帝迎娶对象的身份、地位等无一不是精挑细选,一名农家出身的外国女子能成为皇帝的妃子,在当时的俄国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凭借彼得大帝的宠爱和自身的见识,叶卡捷琳娜的上升之路顺风顺水。18世纪初,彼得大帝授命炮兵学院毕业的上尉塔季谢夫和采矿冶金工程师根尼来到矿产资源丰富的乌拉尔地区,建造当时俄罗斯乃至欧洲最大的冶金厂。1723年11月8日,冶金厂铸造车间的铁锤开始工作,一座新的城市就此诞生。彼得大帝将这座昭示着俄国强大未来的城市命名为叶卡捷琳堡。如今,在叶卡捷琳堡市中心,伊谢季左岸的水塔旁,还竖立着两位城市奠基人的青铜雕像纪念碑。

或许是叶卡捷琳堡带来的好彩头,1724年叶卡捷琳娜便被册立为皇后。次年,年事已高的彼得大帝走向了生命的尽头。由于他的继承者们或是夭折,或是被杀,为防止权力落入旁人之手,让继承人能够按照他所规划的蓝图继续前行,彼得一世便倚重缅希科夫,将皇后册封为女沙皇,是为叶卡捷琳娜一世。

女沙皇即位后,沉溺于皇权带来的优渥生活,在政事上缺乏作为,大小事务均由权臣兼情人缅希科夫决断,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有遵照彼得大帝的遗嘱,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尽管叶卡捷琳娜一世在位仅两年便去世,但代表着她走向人生巅峰的叶卡捷琳堡则伴随着帝国的脚步继续前行,并在近两百年后亲历了帝国时代的终结。

俄罗斯帝国的终点站

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彼得大帝开创的冶金业让叶卡捷琳堡逐渐成长为乌拉尔地区的经济、财政、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至19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建立了一套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体系,而另一方面,国内贫富差距拉大,旧有的社会制度已无法承载社会矛盾的激化。1896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登基之时,俄国社会已经是风起云涌,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原本如星星之火的罢工、示威运动,在资本家、官僚、革命者、军队等势力的支持下逐渐呈燎原之势,武装革命斗争在俄国境内四处兴起。1917年2月,彼得格勒的罢工运动演变为武装斗争,军队倒向起义者一方,众叛亲离的尼古拉二世只得下诏退位,是为“二月革命”。

尼古拉二世退位后,与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以及他们的5个孩子被临时政府软禁于圣彼得堡附近沙皇村的亚历山大皇宫,随后又被迁往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政权推翻临时政府,沙皇一家被转移至叶卡捷琳堡,关押在伊帕提夫之屋。1918年7月17日深夜,得到处决令的布尔什维克契卡人员唤醒熟睡的沙皇一家和4名忠心的仆人,声称临时转移,让他们前往房屋内简陋的地下室。随后,契卡人员关上门,向他们宣布处决令。尼古拉二世还来不及反应,行刑队便举起枪射击,顷刻之间,沙皇一家及仆从殒命枪下。长达三个世纪的罗曼洛夫王朝,就这样以极为血腥的方式走向终结,叶卡捷琳堡成了俄罗斯帝国的终结之地。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3

末代沙皇一家被处决的地下室。1918年7月17日,鉴于白军已逼近叶卡捷琳堡,当地契卡人员将罗曼诺夫王朝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处决。1977 年 9 月 22 日,时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的叶利钦下令将此地拆除。199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命令将尼古拉二世重新安葬于圣彼得堡

为了抹去人们对沙皇最后时刻的记忆,1977年苏联政府命令州党委第一书记叶利钦拆除了伊帕提夫之屋。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政府重新找到了沙皇一家的遗骸,并通过DNA鉴定予以确认,然后被隆重安葬于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教堂。2003年,俄罗斯政府在伊帕提夫之屋原址修建了叶卡捷琳堡最大的教堂——“滴血教堂”,以此纪念沙皇全家的遇害。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4

叶卡捷琳堡滴血教堂,建 于 2000 至 2003 年,有三个升座、五个圆顶,为俄罗斯式拜占庭风格。原为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 所。十 月 革 命 后,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关押在此,并于 1918 年 7月 17日在该处地下室被枪决。1977年该楼被拆毁,后在原址上建成滴血教堂。沙皇一家的遗骨被送到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安葬

“滴血教堂”为俄罗斯拜占庭风格建筑,高60米,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包括3个升座和5个圆顶,除了常见的礼拜堂,教堂内还有一个纪念馆,收藏有大量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照片,向世人诉说沙皇一家最后的悲惨时日。教堂内墙壁上同样也绘制有尼古拉二世及家人的图像,时不时会有民众在画像前点上一根蜡烛,然后闭上眼睛默默地祷告一段时间。

俄罗斯一共有三座“滴血教堂”,其他两座为乌格利奇的圣德米特里滴血教堂和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分别用于纪念1591年被杀害的伊凡雷帝的幼子、留里克王朝最后的继承人德米特里小王子和1881年遇刺身亡的俄罗斯帝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而叶卡捷琳堡的“滴血教堂”,则见证了俄罗斯帝国最后的岁月。

未遭战火的卫国战争英雄城市

叶卡捷琳堡虽然被赋予了代表纯洁无瑕的柔美的女性名称,但他却拥有着时时刻刻散发阳刚之气的“身躯和血液”,充满“钢铁直男”的气息。凭借乌拉尔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叶卡捷琳堡自诞生之日起,便带有强烈的工业属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整齐划一,均为横平竖直的南北或东西走向,各类工业设施齐全,有着“乌拉尔之都”的美称。

同时,它亦是俄罗斯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通往7个方向,连接了俄罗斯几乎所有的大城市。1924年,叶卡捷琳堡被更换了男性的名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用来纪念列宁的亲密战友斯维尔德洛夫。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于1993年又重新改回了旧名称,似乎只有“叶卡捷琳堡”才能代表这座城市看似柔美、内心刚毅,刚柔并济的“战斗民族”气质。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5

叶卡捷琳堡景色

1924年,叶卡捷琳堡更名之后,成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城市,被打造为苏联重型机械制造、钢铁制造业等中心,出现了像以“工厂之父”著称的俄罗斯最大的制造企业——1933年建设投产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整个国家西部地区惨遭战争践踏。为保存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有生力量,争取缓冲时间,苏联将大量的军事工厂和技术工人从欧洲部分迁往未遭遇战火的叶卡捷琳堡,使得该城市成为一个巨大的军事工业生产基地,当年主管军需供应的柯西金称之为“苏联的头号兵工厂”。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6

1944 年,位于叶卡捷琳堡(当时改名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生产的 SU-100 自行反坦克炮正整装待发。在二战期间,作为战争的大后方,叶卡捷琳堡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苏联生产了一半以上的军用物资,为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叶卡捷琳堡作为战争的大后方为苏联生产了一半以上的军用物资,留下了大量辉煌的纪录。如今厂区还保留着生产的最后一辆坦克作为特殊的纪念雕塑。基于叶卡捷琳堡及整个乌拉尔地区为苏联反击德国所做出的贡献,不少人认为是乌拉尔打败了德国。

除此之外,叶卡捷琳堡还组建了一支支英雄队伍奔赴前线。以乌拉尔工学院学生为主力的乌拉尔坦克师团,驾驶着乌拉尔重型机械制造厂生产的T—34坦克在库尔斯克会战、攻克柏林等战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叶卡捷琳堡的滑雪运动员也组成了特种侦察部队,屡建奇功,为苏军高层所看重。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7

卫国战争

叶卡捷琳堡作为苏联卫国战争12座英雄城市中唯一未遭战火屠戮的一座城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叶卡捷琳堡昔日满负荷运转,军人吆喝着战车和物资进出的忙碌景象已然不存,人们只能通过当地军工企业支持建立的乌拉尔军事荣耀博物馆、空降兵博物馆等为数众多的军事博物馆,在诸多二战时期的历史遗物之中略微一窥这座“中流砥柱”当年的光景。

叶利钦的发迹之所

如果说叶卡捷琳堡是俄罗斯帝国的埋骨之所,那么它同样也是苏联的葬送之源——埋葬苏联的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就诞生于此,并从这里发迹,走进政坛,走向莫斯科,问鼎俄罗斯。

叶利钦于1931年2月出生于叶卡捷琳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的给他取名为鲍里斯(意为斗士)。综观他一生的经历,倒也是这个名字的真实写照。年幼的叶利钦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他极富冒险和叛逆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贪玩跟着朋友进入战区教堂的临时军火库偷走了几枚手榴弹。跑到郊区森林后,叶利钦举起铁锤砸向手榴弹,在顷刻之间产生巨大的爆炸声中,他的两个手指瞬间不翼而飞,永远地留在了叶卡捷琳堡的土地上。

在度过艰辛的童年后,叶利钦进入中学,1951年进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学习。大学毕业后,叶利钦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家服务于自己的家乡叶卡捷琳堡,曾先后任职于州建筑部门、南方城市建筑托拉斯建筑管理局等机构。1976年,他出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成了家乡的行政一把手,登上了通往最高领导人座位的阶梯。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8

1975 年,时任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筑处处长的叶利钦(右二)正在视察工作。叶利钦长期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即叶卡捷琳堡)工作,1968 年至 1975 年间任建筑处处长 ;1976 年至 1981 年间任州党委第一书记,在此期间结识了戈尔巴乔夫,得以在 1981 年苏共 26 大上成为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

凭借在家乡三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和打造的锐意进取、充满活力和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的良好地方领导人形象,1985年叶利钦被苏共中央提拔为中央书记处建设部部长,很快又升为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开始进入苏共中央核心权力层,冲进了莫斯科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以后政坛上俯仰沉浮的岁月里,叶卡捷琳堡始终是他最为强大的依靠。1991年8月,苏联保守派发动政变,叶利钦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除了著名的政治人物,叶卡捷琳堡还与有苏联“鲍勃•迪伦”之称的著名音乐家、诗人、戏剧演员维索茨基联系在一起,当地最高的建筑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让这个充满阳刚之气的城市,增添了文化、艺术的柔美气息。维索茨基用音乐和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记录了苏联的一个时代,被视为俄罗斯民族良知的象征。叶卡捷琳堡人对他的喜爱,不仅在于精神上的共鸣,也在于它掩映于钢铁身躯之中的文化、艺术底蕴。

除了重工业,叶卡捷琳堡同样也以文化、教育闻名于世,拥有前述乌拉尔工学院在内的15所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和140余家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剧院、交响乐团等,体现了这座城市工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韵味。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9

长按图片,支持国历君

注: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抓取,欢迎转发朋友圈。

本文为大鱼号独家稿件,未经大鱼号许可禁止转载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10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11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12

俄罗斯帝国埋骨之所:横跨亚欧大陆的名城叶卡捷琳堡 - 13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