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4.8°C-4.8°C
澳元 : 人民币=4.83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18-09-25 来源: 《老照片》编辑部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

图文经公众号“ 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ID:gh_714eac3fdab6)授权转载

翻开老相册,厚重、沧桑、斑驳的历史碎片,在褪色的黑白影像中,流溢出另一个时代的风情。

他人的影像对我们而言固然陌生,但又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温暖。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

这篇文章的开始,先为大家展示10张精选家庭合影。

民国家庭生活老照片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

父女合影,原载《老照片》第109辑

照片里的女孩韩德常倚着栏杆,童花头,小碎花棉袍,端正秀气的面容,已初露“美人胚子”。右侧坐着她的父亲韩振华,长袍马褂,瓜皮帽,棉鞋。民国初年的照相馆都布置的像话剧舞台:有精致的风景陪衬,还有小围栏的实景搭配。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4

上海的中产之家,原载《老照片》第15辑

这张照片中完全西洋化的住宅和考究的家居装饰,也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家庭的一种记录。照片右边的老太太戴着眼睛,虽然儿孙绕膝,仍神态矜持,颇有持重家长的风范。摄于1924年。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5

胶东的一个农民家庭,原载《老照片》第12辑

这张照片是20世纪20年代胶东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人物的排列,体现了男性在家族中的地位。站立在老人右侧的儿子,有三分无奈和尴尬,或许和他养育的女孩太多有关。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6

何家花园里的家庭合影,原载《老照片》第80辑

1930年春,路易士(左二)和胡金人(左一)三妹胡蕙珠(右一)结婚时,于扬州有名的何家花园与亲友的合影。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7

张治中与妻女的合影,原载《老照片》第41辑

这幅照片摄于20世纪30年代,定格了在与长女张素我合影的瞬间,父亲张治中和母亲洪希厚忍俊不禁的笑容。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8

五子登科,原载《老照片》78辑

1935年,周氏五兄弟各执毕业证书的合影。左起:周治良、周艮良、周一良、周珏良、周以良。其中周一良曾执教于清华历史系,周珏良曾执教于清华外文系。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9

相依为命,原载《老照片》84辑

1937年,上海沦陷前夕,身为归国华侨的母亲,只身带着年幼的女儿们,经香港去印尼雅加达躲避战乱。这是临行前的合影。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0

姥姥的最后一张照片,原载《老照片》第30辑

卢沟桥事变后,作者的父亲带一家逃难至关内。母亲思念亲人日久,1942年初决定冒险回安东一趟。照片为1942年与姥姥离别前摄于安东,左前是作者,左后是母亲,右前是表弟,右后是大姨,中坐者是姥姥。在作者和母亲离开安东一年后,姥姥就去世了。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1

叶挺将军全家福,原载《老照片》第75辑

叶挺将军曾有一个温馨的家,这是全家的合影照片。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2

结婚照,原载《老照片》第108辑

抗战胜利后,当飞行员的李凤朝和林子甜结婚,仪式是在当时的上海最高建筑国际饭店举行的。证婚人据说是吴铁城。这是当时的结婚照。

北京家庭合影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3

爷爷奶奶的结婚照

照片所有者的爷爷和奶奶结婚大概是在1927年春,这张照片便是他们的结婚照。爷爷看上去高大魁梧,很有男子气,可那对眯缝小眼却透出几分慈祥;奶奶则是浓眉大眼厚嘴唇,显得挺厉害,事实也的确如此。(原载《老照片》第16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4

一对新人

这是一张郭良才和邵飘萍长女邵乃贤在邵公馆内温馨的瞬间。1932年2月14日,两人发布订婚的“通告”:“我们为了这种必要、即在我们两人的关系上须有一种表示,因此,我们决定从现在起宣布订婚,谨将这个消息报告于关心我们的相知们!”(原载《老照片》第34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5

四合院里的家庭合影

这座位于北平和平门内新帘子胡同的宅院很新,屋外两端有两个大红油漆柱子,屋内进身很深,夏季很凉爽。有两套间,东有落地隔扇相接。四合院内的初秋,两旁种着一盆盆石榴树已是果实累累,东边用苇子编成栅栏做成门,内养了一群鸽子。摄于1933年。(原载《老照片》第11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6

四世同堂

这张照片是一家普通的老北京人四世同堂的合影。照片如实地反映了祖祖孙孙的礼节,从座椅和排位即可判断出每人的辈分,祖慈而孙敬。这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一般平民家庭,居住在前门外东侧的平民区内。摄于1936年3月。(原载《老照片》第4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7

订婚十周年

1937年元旦,为纪念订婚十周年,余谦六、顾祖同夫妇全家在北平合影志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余谦六前往西北联大,顾祖同身怀六甲,和孩子们留在了北平。谁承想,这一别竟然是整整八年。(原载《老照片》第83辑)

南京家庭合影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8

孔子后裔的全家福

曲阜孔八府长房长孙孔祥勉与妻子于苹芗及孩子们的合影。左四为五岁的孔令仁,她后来成为山东大学教授,在学术上卓有成就。1929年摄于南京。(原载《老照片》第33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19

教官与妻儿的合影

照片中的男子为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教官沈先生。他身穿西装风衣,戴领结,圆眼镜,身后手擎着摘下的礼貌,颇有绅士气度。妻子穿着印花深色旗袍,朴素而优雅,左臂夹着皮包,脸上的温婉之气与丈夫的儒雅自信相映照,和谐而又美好。(原载《老照片》第23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0

父子合影

1946年10月,陈斐章与两个儿子在中山陵草坪合影。陈斐章曾任南京国际安全区总部助理秘书和拉贝的助手,在救助难民的过程中,陈斐章和徐淑德渐生情愫,两人于1940年4月27日结婚,成为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一段佳话。在黑暗恐怖时期,这对所有难民和国际委员会工作人员都是一种鼓舞,给人们增加了活下去的力量。(原载《老照片》第92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1

读书的居家女性

抗战胜利后,刚刚崛起的新市民着实度过了一段充裕优渥的好日子。他们或者是在洋行里担任翻译、秘书,或者是在老字号的商家负责会计、行销,有着家庭熏陶的中文根底,也在各种新兴的西式专科学校、大学学院里学过洋文。家中的布置是典型的西式小洋房,女子的穿着则是改良式的中国旗袍。1948年摄于南京。(原载《老照片》第22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2

父女合影

常沙娜在赴美留学前与父亲常书鸿在南京一同散步时留影。常书鸿是敦煌学奠基人,被誉为“敦煌守护神”。他的女儿常沙娜,自幼随他在敦煌临摹壁画,后来成长为国内外知名的敦煌艺术和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摄于1948年10月。(原载《老照片》第86辑)

济南家庭合影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3

祖孙三代的合影

据推算,这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地点是山东黄县(今龙口)的一家照相馆。照片中六人是祖孙三代,他们表情庄重,稍有些拘谨,但绝不木讷。长辈皆为一袭斜襟长衫,两个孩子则是短衣裤,这在当时的乡村是很时尚的。(原载《老照片》第48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4

独缺男主人的家庭合影

这张合影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一家人是山东乳山人。他们穿戴整齐,可见家境殷实,与背后的布景和身旁的摆设很是协调。不在场的男主人是常驻上海的为官之人,妻儿拍摄这张照片正是为了寄给他,以慰思乡之情。(原载《老照片》第115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5

蜜月照

1937年,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赵访熊与夫人王繁新婚度蜜月时,在青岛海水浴场留影。赵访熊是我国最早提倡和从事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自编了我国第一部工科《高等微积分》教材。(原载《老照片》第78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6

富裕人家的婚礼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一户富裕人家的婚礼现场留影。婚礼设在济南芙蓉街当时著名的新东亚饭店。(原载《老照片》第32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7

结婚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位国民党军上尉夫妇结婚时与亲友的合影。照片上的那几道醒目的折痕,似乎在无言地诉说着主人几十年间的播迁与遭遇。摄于1946年。(原载《老照片》第100辑)

上海家庭合影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8

教授年少时

1911年3月,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的叶企孙(后排右一)去北京投考清华学堂,临行前在上海一家照相馆与亲友的合影。(原载《老照片》第78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29

结婚照

1925年,在一次结婚庆典中,顾祖同结识了新近回国任教的余谦六。双方一见倾心,于1927年8月1日在上海结为伉俪。这样的自由恋爱婚姻,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桩十分令人羡慕的事。夫妇二人相亲相爱,互敬互助,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六十多年的时光。(原载《老照片》第83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0

兄妹合影

顾云兴是上海著名摄影师,他曾为赵丹、王丹凤、刘海粟、朱屺瞻、陈传熙、贺天健、任桂珍等文艺界人士拍摄人像,获得不少的赞誉。这是摄影师少年时与弟弟妹妹的合影。1939年顾云兴(中)与弟顾云德(左)、妹顾峰(右)摄于上海大沽路。(原载《老照片》第92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1

全家福

1940年,心理学家张耀翔全家合影于上海万象照相馆。前排为夫人程俊英(左二)、长子正奇(右一)、次子正雄(左一),后排长女继音(右)、次女纯音(中)、幼女素音(左)。(原载《老照片》第99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2

居家的女学生

20世纪40年代,上海中西女中的一位女学生在家中。这间铺着方格地毯的宽敞的房间,是父亲的书房?还是客厅?沙发的做工简单中透出精巧,这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知识分子家庭。这个奇妙的历史瞬间,记录了她永远无可回返的青春。她是“文革”后第一批副教授。(原载《老照片》第16辑)

苏州家庭合影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3

家庭合影

从照片中一家三口的服饰装扮来看,这是一个富裕的家庭。拍摄这张照片,可能是纪念孩子的“百岁”。1914年秋,摄于苏州某照相馆。(原载《老照片》第71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4

苏州少女

一位面容姣好的苏州少女在苏州瑞记写真馆留影。瑞记写真馆创办于1882年,1932年遭遇火灾停办。(原载《老照片》第61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5

民众教育馆橱窗前的母女

1936年,江苏镇江民众教育馆的宣传橱窗前,一位母亲正在给两个女童讲解。(原载《老照片》第12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6

大运河边上的母子

1937年初夏,在苏北京杭大运河边的古镇,年轻的母亲身着时兴的高领旗袍,右腕上是一只精巧的小手链,左腕戴着方形洋表,洋溢着初为人母的幸福,怀中的婴儿,穿着长袍马褂,眼看远处,仿佛照相也不及嘴里嚼的东西好玩。(原载《老照片》第9辑)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7

一个读书世家的三代人

祖籍苏州的刘豫瑶(右坐者)曾是戊戌变法时光绪帝钦选赴日留学生,长子(右立一)与次子(左立一)分别是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高材生。这是他们祖孙三代在扬州故园的合影。摄于20世纪30年代。(原载《老照片》第19辑)

中秋佳节,要留一张和家人的合影吗?

但愿人长久

天涯共明月

喜欢本文的各位,欢迎转载到朋友圈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8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39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40

图志|35张老照片告诉你,生活在民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41

点击进入 “果粒时刻”小程序界面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