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3.8°C-3.8°C
澳元 : 人民币=4.83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三晋大地历史地缘杂谈

2021-09-01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本刊专稿康文帅

说起兵家必争之地,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函谷关、潼关、山海关等历史著名的关卡。但实际历史上,中国有一个地方比这些关卡更为重要,在冷兵器时代,如果中原王朝得到它就有了争天下的资本,失去它则会有亡国的风险,而游牧民族如果拥有了此地,也就有了争霸中原的资本。它被认为是“乱世之强藩,治世之重镇”,有人称它为“表里山河”,它就是——山西。

山西自古以地势险要著称,战略位置重要,被称为“拊天下之背而扼其吭”,各种资源丰富,在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华文明史上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险要,早在先秦时期就被人所注意。《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大意就是晋国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从山西地形图可以看出,太行山、吕梁山分居东西,自北至南,绵延千余里,多道山地则将其内部河谷划分为多个盆地: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盆地。山西险关众多,东南侧太行山有太行八陉,分别为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轵关陉等,这八陉是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也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我国古代大多数王朝的都城基本上都在关中、中原和华北平原一带,而无论都城在哪个区域,山西的存亡对国家的存亡都有重大的影响。

三晋大地历史地缘杂谈 - 1

山西对于关中的意义,从先秦时期就体现出来了。

如果关中的政权想要争雄天下,也必须先占有山西才行。河南地势较低,关中政权出河南而不攻占山西,粮道后勤容易被切断。春秋时期的秦晋崤之战,就可以看出山西对于关中来说是多么重要。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劳师远征郑国,回师途中被晋襄公在河南西部的崤山设下埋伏,秦军大败。秦军大败的重要原因就是从关中直接攻打中原,而并没有攻占山西的河东地区,使得晋襄公很容易地从山西渡河至河南之地设伏。

秦末楚汉争霸,刘邦、项羽于荥阳对抗三年,战局僵持。最后韩信采取大迂回战略,兵出西河,灭魏王豹,从山西出,在井陉背水一战,破陈余二十万赵军,兵出河北直捣山东田齐,最后南下与刘邦会师合击项羽,天下遂定。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灭前燕之战,前秦军队也是先从关中东进山西,克晋阳,破上党,最终攻克前燕都城邺城。南北朝后期的北周灭北齐之战,周武帝也是先东出山西,与北齐决战于平阳,拿下平阳后再攻克晋阳,占领山西大部之后,才东出河北,克邺城消灭北齐。隋末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沿汾河一路南下,经蒲津渡入关中,克长安,拥并州、关中地形之利,即相当程度上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西进陇右击破薛举,期间河东的地盘丢失,被刘武周攻占,所以唐军在击败刘武周重新拥有河东之地后,才放心地东出河南扫除王世充,进击河北荡平刘黑闼,南下两湖擒获萧铣,最后出兵江淮消灭辅公祏后统一全国。对于中原来说,山西位于中原之北,且地势较高,居高临下,在军事上对中原之地有绝对优势。在中原建都的王朝基本定都洛阳、开封附近,洛阳、开封两个古都离山西很近,军事上处在山西的攻击范围之内。

北魏末年,尔朱荣在晋阳建立霸府,就已经可以遥控洛阳的北魏朝廷,远程把持朝政了。北齐时期,高氏诸帝也常居晋阳,来遥控河北的邺城朝政。五代时期,晋阳一度成为藩镇造反孵化基地,五代时期的五个政权中有三个都是从晋阳起家的,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从晋阳起兵,一路南下攻打洛阳、开封,建立称雄一方、扩有黄河流域的割据政权。反过来,中原的政权如果想要从中原攻击山西,则异常困难。北宋初宋太祖、宋太宗先后多次兴兵,攻打割据晋阳的北汉,打了前前后后十余年,历经多次北伐,才最终攻下晋阳。其后宋太宗因晋阳城极其坚固,且宋军之前多次在城下受挫,怒而毁晋阳城,以绝后患。对于华北平原来说,山西在军事上也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如果山西处在华北平原敌对力量的控制下,那么对于华北平原来说则是极大的威胁,几乎无解。战国时期,秦军东进韩国,山西东南部的上党十七城失去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太守冯亭不顾韩王诏令,将上党十七城献于赵国。实际上并非赵国贪图便宜,而是上党居于太行山西侧,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对于太行山东侧近在咫尺的赵都邯郸具有巨大威胁。

上党一旦为秦国所有,则秦军随时可以攻打邯郸。赵国没有选择,只能选择与秦国正面争夺上党,由此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结果秦军获胜,之后赵国便再也无法与秦国抗衡。唐末沙陀人李克用占据山西之地,尽管绝对实力不如朱温,但是凭借沙陀兵之勇猛和山西之地利,与朱温大战数十年,且一直坚守着山西之地。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多次出兵华北平原,先后消灭华北平原北部的幽州镇、河北中部的镇州、定州镇,南部魏博镇,最后合山西、河北为一处,南下黄河消灭后梁,建立了后唐。明末,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占据关中后,率军从陕西出发,东进山西,由于明军在山西守备虚弱,加上天灾、瘟疫等因素,导致李自成在山西几乎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便占领了山西大部,最终由山西东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而反过来如果山西被华北平原的政权所掌控的话,那么山西就会成为华北平原地区的坚强拱卫。古人有云:“京师之安危,常视山西之治乱”。明朝在河北北部和山西北部设置宣大总督,下辖宣府、大同、山西三抚三镇,防备西北的鞑靼、瓦剌等蒙古部落。清初三藩之乱时,山西作为坚固的堡垒,使得位于陕北、宁夏一带的王辅臣(属吴三桂阵营)难以从侧面进攻京师,因此清军可以专注在两湖的主战场平叛,最终击败吴三桂主力,平叛成功。山西除了对于以农耕文明为主的汉人政权有重大意义外,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是他们南下中原绕不开的一个地方。山西以北的内蒙古大草原,有史以来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故乡。游牧民族如果要南下,山西是必经的走廊之一。

历史上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都曾以大草原为根据地,首先南下山西,进而进军中原。如果我们将地图翻转过来,以游牧民族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发现,山西大同往往是游牧民族南下的第一个目标。当游牧政权比较强大时,就会首先拿下山西高地,然后南下中原,扩大他们的统治范围。历史上的北魏政权就是这样做的。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后称魏。盛乐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境内,很明显这里还是塞外,在历经十几年的战争后,北魏终于发展壮大,并于398年迁都平城,而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之后便依托平城,东克后燕,西灭赫连夏,北灭北燕,最终统一北方。而中原政权如果丢失山西,哪怕只是失去山西北部的部分土地,都会将自己暴露在北方草原民族面前,使自身在军事上处于劣势,这一点在两宋之际体现得淋漓尽致。

五代时期,后晋将幽云十六州割给辽朝,其中含有山西北部的应州、云州、寰州、朔州等州。晋北的丢失,使得山西犹如屋子失去了房顶,再也无法遮风挡雨。在金灭北宋的战役中,东路金军南下河北,西路金军南下山西,除了在太原遇到较为激烈的抵抗外,几乎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攻到黄河,最终两路金军会师河南,北宋灭亡。而在中原王朝强盛的时期,中原政权也往往会以山西为基地,从山西出兵,北上进攻游牧民族。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漠南、漠北,山西北部的代郡、雁门郡、定襄郡等地就是其重要基地。

三晋大地历史地缘杂谈 - 2

唐太宗时期,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开始向北进军,解除北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由李靖率领的唐朝精锐,就是在今山西忻州附近的定襄一带,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随后一路向北,终灭东突厥,将唐朝的势力扩张至漠北大草原地带。

今天的山西,虽然处于和平时期,但在国家战略上依然有重要的地位,山西险要的地理形势始终是国防上的天然屏障。2015年底,驻守石家庄46年的27集团军移防到山西省太原,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山西战略重要性的一个有力佐证。

历史上山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当下山西更需要的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一旦实现这些目标,山西必将重新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