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6日 6.5°C-6.5°C
澳元 : 人民币=4.85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这个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散寒祛邪的妙用

2021-09-24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医学大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记载着许多的方子,有些人发现许多药材的使用率特别高,几乎是每一个方子中都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药方的组成也大同小异,但其实方剂学是一门讲究配伍规律和药材运用的学科,看似平平无奇的药物搭配,其中所蕴含的原理是很大的。

这个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散寒祛邪的妙用 - 1

方剂的配伍组成,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历代医家也在不断完善,毕竟这些东西都是吃进了体内或者是涂抹在人体的肌肤,所以更需要严谨的态度。古往今来,每一个方剂都有它特立独行的作用,都是为了达到调理脏腑、治理诸病的目的。

在古代方剂中,除了很少的专病专方和一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剂外,大多数方剂都蕴含着错综复杂的中医理法,比如在《伤寒论》中记着温、补、降三法并施的一个经典良方,不仅如此,它还是肝、肾、胃三经同治的中医名方,堪称奇妙,这个方剂就是吴茱萸汤。

这个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散寒祛邪的妙用 - 2

吴茱萸汤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具有代表性的温里剂,所谓的“温里”其实就是温暖内部的意思,我们人体在感受到寒风邪气的时候,脏腑受冷,此时就需要有东西来温暖它,所以这就是温里剂的作用。虽然吴茱萸汤是温中散寒的主打方剂,但在治疗原则上不仅仅只是用到了温法,而是温、补、降三法同时施用。

那么,这么奇妙的方剂,究竟是由哪些中药组成的呢?据《伤寒论》记载,全方由“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这4种中药材组成,有着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散寒祛邪的效果。

这个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散寒祛邪的妙用 - 3

全方的吴茱萸入肝、肾、脾、胃经,向上可以散寒温胃,向下可以温暖肝肾,同时又可以降逆止呕,一种药可以同时调理三个脏腑,所以在《金镜内台方议》中是这样评价吴茱萸的,“能下三阴之逆气”。

吴茱萸汤着重地使用了生姜,其实很多人会觉得奇怪,明明是用吴茱萸命名的汤剂,为什么要大量的使用生姜,直接换名叫“生姜汤”不是更好?其实并不是这样,生姜辛温止呕,温胃散寒,是很多医家用来治疗呕吐症状的常用药,有着“呕家圣药”之称。

这个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散寒祛邪的妙用 - 4

但是在吴茱萸汤中,大量的使用生姜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吴茱萸散寒降逆止呕的能力,所以近代的中西医先驱张锡纯提到,该方子重用生姜六两,是因为它能够散寒消滞,使脾胃之气可以上下的自由运行,目的是温中止呕,和胃降逆,跟吴茱萸一药治三经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人参补气,大枣益气,这两种药一起使用,可以增强补脾胃之气的能力,大枣甘缓和中,在吴茱萸汤中起着调和的作用,既可以助长人参补气之效,又可以配合生姜调理脾胃,还可以制约吴茱萸和生姜的辛燥药性。

吴茱萸汤治理的是阳明、少阴、厥阴三经的虚寒病症,虽然可以缓解三经病症,但其中的主要病机都是虚寒邪气上逆犯胃。

这个方剂出自医圣张仲景,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散寒祛邪的妙用 - 5

胃寒呕吐证,阳明寒呕。胃部疼痛,吞酸嘈杂,口中觉得有酸味,感觉脾胃有点难受,但又不那么难受,引起心情烦躁的状态。

肝寒上逆证,厥阴头痛。尤其是颠顶的疼痛感格外明显,甚至干呕口吐涎沫。

肾寒上逆证,少阴吐利。手脚呕吐下利,同时心情格外的烦躁。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