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3日 12.6°C-12.6°C
澳元 : 人民币=4.8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2021-10-09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墨子·节葬》

说起盗墓,不少人会脊背发凉。

但对于古代的那些盗墓者而言,他们却趋之若鹜,因为墓穴中的宝藏,足以令他们忘却生死。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叙述,

当利润达到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有绞首的危险

,这虽然是形容资本家而不是形容盗墓者,但用在他们身上也极为合适,因为盗墓所带来的利润绝不止3倍。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 1

古墓图

那么为何盗墓会有如此高的利润呢?

这是是因为古代的古墓中,有大量金银珠宝和价值极高的冥器,有时候单单一件物品,就够一辈子的花销了,这些盗墓者不心动才怪。

但,古墓中并不是只有价值高的物品,还有它的”主人“,有时候,其中的尸骨还相当多,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源自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恶俗——人殉制。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 2

周朝殉坑

你或许会说,秦国的秦献公在国内推行变法时,发明了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不是意味了该制度的结束吗?其实没那么简单,因为殉葬制真正被取缔是在清朝。

本篇飞鱼就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下古代殉葬制度的始与末。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人殉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相当残忍的制度,是指有权有势的人死了之后,让活着的人陪葬,当然也有些人是自愿的,但大多数还是被迫的,

说白了这是古代社会一种相当尖锐的阶级对立。

人殉制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的,无确切记载,应该是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了,飞鱼暂从商朝说起,商认为人死后会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而墓就是在另一个世界的住所,所以他们提倡”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这也是奴隶社会的”礼制“,

《荀子·礼论》中记载: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 3

古代人殉坑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人死之后,要像还活着的时候一般对待,?所以当有权势的天子或者奴隶主死后,就会把生前所用贵重的物品带入坟墓,以求在”另一个世界“过活的比较滋润,当然贵重的物品也包括生前为自己服务的奴隶、奴婢甚至妃子。

根据发掘的奴隶主的墓葬发现,跟随其殉葬的人数有时候多达几百人,他们中有的驾车的车夫,有负责保护的护卫等等,当然墓主人越尊贵,陪葬的物品也就越多,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证明自己生前是多么的荣耀,也就是从这时期,人殉制慢慢兴起了。

秦献公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

周朝时期,这一制度继续发展,

根据《西京杂记》记载: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

也就是说陪周幽王殉葬的人数有百人之多。

春秋战国时期,维持社会稳定的奴隶制开始瓦解,愈演愈烈的殉葬制,被很多当权的君主看到了弊端,因为随着大量奴隶被殉葬,造成了兵源的稀少和战斗力的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殉葬制的变革。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 4

兵马俑

其中不得不说就是秦献公始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兵马俑,就是用陶俑技术制造出来的,而秦国也因为废除了活人殉葬,而保存并发展了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秦国最后的统一华夏,和秦献公的这一创举也有相当大的关联。

你可能会说,既然用陶俑代替了活人,这一制度该慢慢消亡了吧,其实不然,因为秦始皇死后,大量活人被殉葬,其中又以后宫无子的嫔妃为多,

《史记》记载:秦二世下诏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秦始皇陵建成之后,大量的工匠也被殉葬了,

《史记》又记载: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由此可见,给秦始皇陪葬的人数绝对是惊人的。

封建社会殉葬制的演变和衰亡。

人殉制随着秦朝的灭亡,渐渐的走入了低谷,到了汉、唐时期,逐渐被死人陪葬制度取代,也就是说,当君主死后,活人不必被殉,但是等到死后,就要被埋入皇陵,这种制度则是相对文明了很多,但并不能说这时期活人殉葬制度彻底被废除了,或许只是相对比较少了而已。

到了宋代,中原王朝的实力开始疲软,而北部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下,入侵中原,其中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最大,而这些少数一直保持着活人殉葬的习俗,当他们入主中原后,这一恶俗又被带了起来。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 5

古人墓穴

到了明、清时期,活人殉葬制度再次有了明显抬头,

根据《李朝实录》记载:帝(明成祖朱棣)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

而明朝的殉葬制到了明英宗时,才算被遏制,这是由于明英宗临死的遗言:

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明朝灭亡后,清朝入主中原,这一制度又被带进了中原,

《顺治东华录》中记载:睿王薨于出猎之所,侍女吴尔库尼将殉葬

,而这一制度到了清朝康熙之后,才彻底被废除,此后史书中也再也没有任何关于活人殉葬的记录了。

王士禛的《池北偶谈》中记载:八旗习俗,多以仆妾殉葬,朱御史小晋(裴)始建议禁止,得旨允行。

飞鱼说:

?秦献公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意味了该制度的结束?其实没那么简单,

活人殉葬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恶俗,奴隶制也好,封建制也罢,都带有时代赋予的局限性,这也造成了这一制度时而盛行,时而又被摒弃。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此制度兴起于商朝,终止于清朝,可以说几乎贯穿了整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 6

埃及木乃伊

人殉制度,并不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产物,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这种制度的存在,比如古埃及,埃及出名的木乃伊,其实就是人殉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由此可见,人殉制度就是社会阶级对抗发展下的产物,人殉制度也并不是只有在王室中独有,其手段也有很多,并且有些手段也是相当残忍的,可以说

中国古代落后的社会制度势必会土崩瓦解,从这一惨无人道的制度也可见端倪。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墨子》、《荀子》、《西京杂记》、《史记》、《李朝实录》、《顺治东华录》、《池北偶谈》等。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