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3.5°C-13.5°C
澳元 : 人民币=4.81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2021-12-18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历练,让自己最终获得了成功,虽然每个人选择的道路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但是都是殊途同归。

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中,成功人士的年龄段越来越年轻化。

人们更欣赏和钦佩一些年少有为的人,而最符合现代的快节奏要求的年轻群体在二十多岁左右,他们的成功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 1

但是大器晚成的人一样有着精彩的人生,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是天生的大器晚成型。

一、晚熟

按照一般人的认知,年龄在40岁以上才成功的人会被称为大器晚成。在40岁的年纪,青春年华已过去,这时候成功也算比较晚了。

只有步入中年的人才了解人情世故,才能更适应社会生活各种交际。无论他以何种形式寻求发展,或者是借助别人上位,他们更容易通过别人的帮助从而迈向成功。

一些晚熟的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不太懂得人际交往,在社会群体生活中容易处在劣势的地位。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 2

而那些精于人情世故,与他人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人更容易提前获得成功。一个晚熟的人在年轻时,显得比较单纯天真,不通人情世故。

在40岁之前,他们也许在实践活动中不会被人看重,群体中也常常属于没有存在感的那一类人。

而这种性格的人才能在中年以后大器晚成,正是因为他们性格中的天真和纯粹,让他们不会沾染一些社会风气。他们的想法很单纯,有一些理想主义,甚至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些晚熟的人一旦开窍,就会经历自己人生最巅峰的时刻。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 3

因为他们的天真和纯粹让自己变得更加坚持,虽然他们已经懂了人情世故,但是他们不会费心去钻研如何在社交中,讨好别人。

成功有许多方法和途径,有的人靠着人情关系,为自己谋求一些机遇和发展,也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事物。

他们可以用热爱坚持走完自己的人生。也许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不太懂人情世事而受到挫折,当他们跌倒后再次爬起来的时候,人生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二、心智成熟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 4

一些大器晚成的人,他们心理年龄会偏小,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成熟, 而是因为心理比较天真和纯粹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打磨。

他们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期望,对社会也有着很高的期待。因此显得不够成熟,他们开窍会比较晚。

大器晚成的人心智成熟,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时,可能显得有点无措,但是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会显得更加优秀。

就像著名画家齐白石,在40岁之前的他一事无成,默默无闻。在过了40岁之后才开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那时的他开悟比较晚,所以才成为大器晚成的人。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 5

三、延迟抵扣率低

这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人们在需要选择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立刻能够兑现的比较小的获利,另一终究是长期兑现获利大的。

延迟率低的人会倾向于后面这一种选择。而延迟率高的人会靠近前面这种选择。所以这折扣率低的人目光比较长远,也成为大器晚成的人的共同特质。

在现代社会想要取得快速的成功并不难,要想赚快钱也有很多途径。但是赚到财富容易,能够守住财富才最难。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 6

人们在以后想要保持住自己成功的状态甚至比自己获得成功更加困难。延迟率高的人会容易选择当前的短期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意识。

到最后容易变得不堪一击, 他们前期积累的财富也很容易很快失去。而大器晚成的人前期大部分时间在不断的积累,打好基础才能不断的得到稳步的提升。

他们在一开始可能被人认为比较慢,甚至碌碌无为。而当他们积蓄了足够的能量以后,在中年以后就可以开始爆发。

他们的成功让别人感到他们比较幸运或者不可思议,但是他们的成功绝对不是一种偶然。

有这三种特质的“笨人”,往往大器晚成,越到后面越容易成功 - 7

大器晚成的人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不会因为注重眼前利益而放弃自己以后长远的打算。他们的人生会有更加缜密的计划,眼光也比普通人更长远。

他们可以为了成功付出很多心力去打好基础,不慌不忙地开始每一步发展,直到有一天迎来自己的爆发。

所以大器晚成的人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人家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这一天到来。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