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9.8°C-9.8°C
澳元 : 人民币=4.83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肝硬化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身上四处变化,提示肝病在不断进展

2022-03-23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肝硬化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个棘手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在我国,肝病的患病人数约有1.2亿,每年以100万人次的速度在增长,这中间大约有15%的肝炎患者会演变成肝硬化。

这些数值非常可怕,并且还在逐年的增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肝硬化如此高发?跟随小编一起来看。

为什么患肝硬化的人群越来越多?

肝炎:肝硬化的主要诱因是慢性肝炎,我国确诊肝硬化的人群中,超九成是由慢性肝炎演变而来,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没有积极进行干预治疗,演变成肝硬化的风险很高。

肝硬化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身上四处变化,提示肝病在不断进展 - 1

酒精摄入过量:我国一直是个人情社会,很多人谈生意、攀交情都需要在酒桌上进行。而长期大量饮酒,会让肝脏非常“受伤”,酒精对肝脏具有直接毒性作用,会导致肝功能损伤,继而引起酒精肝、脂肪肝,乃至肝硬化、肝癌出现。

循环障碍:一些本身患有慢性心力衰竭、心包炎的患者,没有积极治疗原发病的话,会导致肝脏也受到牵连,会让肝脏出现淤血、缺氧症状,继而诱发肝细胞坏死、纤维化,最终则会引起肝硬化出现。

工业毒物:在生活中,不乏有一些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长期接触一些具有毒性的物质,如砷、四环素、甲基多巴等,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肝毒性,易导致肝脏中毒诱发肝炎。

在罹患肝病后,还没有及时干预治疗,持续接触这些物质,很可能会诱发肝硬化,甚至是肝癌发生。

营养障碍:一些长期节食、营养摄入不足的人群,也可能间接引起肝硬化发生。

想要预防肝硬化发生,在生活中尽可能地规避上述的因素非常重要。另外,值得提醒的是,肝硬化来临时身体会有一些异常表现,具体有哪些?一起往下看。

肝硬化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身上四处变化,提示肝病在不断进展 - 2

身体有4大变化,肝硬化已悄悄找上你

患上肝硬化后,身体会出现肝掌、蜘蛛痣、肝腹水、黄疸等症状,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肝掌和蜘蛛痣。肝掌的出现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体内雌激素无法正常进行代谢,导致大量雌激素在体内堆积。

“无处可去”的雌激素会导致体内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具体表现为皮肤上会出现局部发红,在受到外力挤压后皮肤颜色会变成苍白色,压力消失后又会恢复红色。

而蜘蛛痣顾名思义是形态似蜘蛛而得名,和肝掌一样,蜘蛛痣的出现也和体内雌激素代谢异常相关,一般会出现在患者的脸部、胸部,具体表现为一个红点向周围放射红丝,受到外力挤压时红点会消失,无压力状态下痣会持续存在。

而黄疸则是因为肝功能异常导致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肝腹水是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身体无法吸收到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导致体内游离液体过多,形成腹水。

肝硬化会出现的症状非常具有特异性,一旦发现身体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肝硬化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身上四处变化,提示肝病在不断进展 - 3

肝硬化会对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还能存活多久?

罹患肝硬化后,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治疗的话,很可能会演变成肝衰竭、肝癌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

一般情况下,轻度肝硬化发展到肝衰竭需要10~20年的时间,这个过程非常缓慢,但是一旦发展至肝硬化,就不可逆转了,只能等待肝移植或生命逝去。

而肝硬化发展到肝癌同样也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和肝衰竭同理,发展至肝癌后,就不可逆转。据临床统计,早期肝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有很大可能性治愈;而中期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30%;晚期肝癌患者,绝大多数预期寿命不超过3年。

也就是说,肝硬化患者能存活多久,主要取决于具体的治疗情况,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确诊肝硬化后,也不要放弃自我,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以让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做好这5点,有望远离肝硬化

首先,在饮食上要保证身体可摄入充足的营养元素,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肉类、蛋奶类等食物,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不摄入过多热量。

其次,食物烹饪的方式要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摄入煎炸、烤制的食物,不要让身体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

肝硬化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身上四处变化,提示肝病在不断进展 - 4

第三,日常可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矿物质摄入,对于保护肝细胞、修复损伤的肝细胞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四,酒精是一定不能碰的东西,酒精进入体内需要经由肝脏进行代谢,一些本身肝功能不好的人群,无疑是在“雪上加霜”。

最后,在日常要保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睡眠充足、情绪稳定、坚持运动等,同时还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在发现身体存在问题时一定要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治疗。

肝脏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非常重要,日常一定要多关注肝脏健康,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