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01日 14.8°C-14.8°C
澳元 : 人民币=4.68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教育专家:千万别让孩子一回到家就写作业,容易适得其反

2022-04-17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全世界的妈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苦恼:如何让娃准时准点地写完作业!很多家长秉持作业第一的原则,孩子一放学回家,就大呼小叫地赶娃去写作业,谁知娃儿在桌前坐了几小时后,愣是没完成别人家孩子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

无奈之下,只能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写,孩子的确不在这儿摸摸,那儿戳戳了,但老母亲的血压也在蹭蹭地往上飙,孩子作业写得依旧慢如黄牛。此情此景,老母亲们通常会崩溃地问: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心理学上普遍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孩子写作业效率低和父母的错误引导方式分不开关系。

教育专家:千万别让孩子一回到家就写作业,容易适得其反 - 1

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就此问题曾提出建议,不要让孩子一回家就写作业,应该给出缓冲的时间。

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先允许孩子在院子里疯跑一会儿,让他把积攒了一天的兴奋劲儿散发出去,然后再让他回到房间开始写作业。运动将孩子过分的激情消耗掉,他便能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写作业。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一模式类似于奖励机制,可以强化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知道学习必然是痛苦的,在学校上了一天课的孩子已然进入了疲惫状态,此时已经产生了倦怠心理,再让其继续进入学习状态,会导致其产生消退心理,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而此时让他自由自在地玩一会儿相当于奖励,某种程度上可以刺激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专家:千万别让孩子一回到家就写作业,容易适得其反 - 2

科学的方法才能导出优质的结果。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能给孩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孩子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把作业完成。

但这样的期望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变化状态,想想看学校的管教势必要比家庭的管教更重视程序化,所以孩子在学校里的行为举止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现在的孩子上学几乎都需要坐一天。

这种境况下,孩子放学后,最迫切的需求便是自由行动以释放自己体内积蓄的力量,你让他安安静静坐着写作业确实不符合他当下的需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顺应他的需求,将过剩精力释放掉,再引导他做回书桌前写作业效率自然就会提上来。

教育专家:千万别让孩子一回到家就写作业,容易适得其反 - 3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你需要和孩子提前确定好规矩,比如玩多久,在哪里玩,玩什么。

孩子其实并非那么冥顽不灵,最重要的是作为父母,你是否能积极地发现孩子、挖掘出孩子的闪光点。

再者孩子一放学就要求其进入学习状态,会让父母错失掉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契机。对孩子来说,学校和家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的经历和表现自然也会不同。

当孩子在在学校与他人度过一天或快乐或糟糕的一天,回家后第一时间必然想要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个时候,你一句“快去做作业”,他所有的表达热情都会被熄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教育专家:千万别让孩子一回到家就写作业,容易适得其反 - 4

不少家长抱怨自家孩子随着年纪长大,不再愿意与自己沟通。其实哪里是孩子不愿意沟通,明明是你自己把沟通的渠道堵死了。孩子虽然小,但他们的情绪感受力极其敏锐,你细微的不耐烦他们也能感受到。

其实对孩子的整个成长生涯来说,作业只占其中一小小部分,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对亲密关系的依恋、性格底色、思维习惯的养成,而这些需要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天,为人父母切莫因小失大。

李玫瑾教授曾说:“一个从小就不被尊重的孩子,没有感受到快乐的人,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中国家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习惯于用家长权威压制孩子,无视孩子作为人的需求。

教育专家:千万别让孩子一回到家就写作业,容易适得其反 - 5

可是即便他再小,他也是一个人,需要被尊重被看见被共情,只有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心理健康状态,才会更良好,成年以后才能自发滋生出对抗世俗的内在力量。

教育不是僵化的灌输知识点,也不是试卷上的漂亮分数,而是尊重孩子的性格底色,让其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无限大。

当前教育体系最大的弊病就是容易扼杀掉了孩子的创造力,作为父母就不要再给孩子加大阻力了。要懂得开发灵动的小脑筋,因材施教,确保自己身边的这棵小树苗能汲取到真正有用的成长养分。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