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4月29日 14.2°C-14.2°C
澳元 : 人民币=4.73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古代人对蝗灾的看法

2022-06-07 来源: 历史资料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蝗虫,俗称“蚂蚱”,蝗虫在后腿的某一部位受到触碰时,就会改变原来独来独往的习惯,变得喜欢群居,最终大量聚集、集体迁飞,形成令人生畏的蝗灾,对农业造成极大损害。而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蝗灾和旱灾、涝灾也被并称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

古代人对蝗灾的看法 - 1

先秦文献中的蝗灾都称螽或者蟓,早在《诗经·周南·螽斯》中就有对蝗虫的记载,“螽斯羽,诜诜兮。”螽就是蝗虫的意思。而以“蝗”字来代表“蝗虫”则在《吕氏春秋·孟夏》中就有明确的相关记载,“行春令,则虫蝗为败。”在《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中有“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谷。”《孝文帝本纪》中亦有“天下旱,蝗”的记录。

由此可见,蝗灾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且发生频率较高。

明朝的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除蝗书》当中第一次统计了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所发生的蝗灾,在春秋的234年中共发生蝗灾111次,他把这些蝗灾按照每月发生的次数进行统计,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蝗灾)最盛与夏秋之间,与百谷长养成熟之时,正租值也,故为害最广。”表明蝗虫是在农历的4~9月间最为猖獗。

根据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在这里,编者略举数例,蝗灾爆发的频繁性和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古代的人们又是如何与蝗灾斗争的呢?

这个解决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治理蝗灾上,古代的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番迷信与科学的斗争。

汉朝时期,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和当时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新的以儒家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就是由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提出,后来由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他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

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天意与人事是交相感应的。而这个学说为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因此很受重视。

受此观点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始终有一种声音认为是道德的缺失触怒了上天导致上天降灾于人间。是故,人就想通过祭祀的办法打动上天,消灭灾害。所以每当发生蝗灾的时候,百姓就会经常祭拜“蝗神”,希望灾害消失。那么作为统领天下百姓的皇帝,他们的做法又会是什么?

《贞观政要》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京师发生了难遇的大旱,因为干旱的原因发生了蝗灾。唐太宗到苑林里去察看庄稼的情况,见到蝗虫,多次用自己的权杖敲击并且咒骂道:“百姓们把粮食视作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而你们却轻易地吃掉毁坏粮食,这是在害他们啊。

如果百姓们有什么过错,那都是我一个人的错,你如果真的有灵,能感应上天的话,就啃食我的心脏吧,不要害苦了百姓。”唐太宗一说完就吞掉了一只蝗虫。

显然,虽贵为天子,但他们的想法还是与平民百姓一致。认为是自己的德行操守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所以上天才会用蝗灾来警告自己,同时他又认为,自己是天子,上天能够感应到自己的行为,他希望上天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诚意帮助百姓渡过这场灾难。

当然,古人之间自然也有对这种观点抱持异议的人,东汉王充就是其中一例,他曾坚决反对这种观念,《论衡》中有:“天地安能跑?”“虫食谷者,部吏所致。”的记载。

其实不仅仅是王充,唐朝宰相姚崇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同样认为蝗灾并不是天灾,他主张捕蝗灭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山东地区发生蝗灾。百姓们只知道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认为蝗虫是天灾,任由蝗虫嚼食禾苗。

姚崇上奏主张灭蝗,朝议鼎沸,都认为捕杀蝗虫既不合规矩,又是无用之举。唐玄宗也在众议之下举棋不定,姚崇在此时大胆地站出来,在皇帝面前直言进谏,摆明厉害,以过往之时百姓受蝗灾之苦为例,彻底说服了唐玄宗支持他进行灭蝗工作。

然而没想到,摆平了皇帝,地方官员却仍对灭蝗之举持有反对意见。汴州刺史倪若水就是其中一员,他拒绝御史灭蝗的指挥,并且还反驳说:“修德才是消除天灾的唯一办法,前朝有个人叫刘聪,也曾经尝试靠人力灭除蝗虫,结果就招致了更大的灾难!”

姚崇反唇相讥:“蝗虫生在您的境内,是因为您的德行不好么?”倪若水说不过姚崇,深知自己不占理,只得配合工作。在姚崇的坚持下,一共捕杀了四十万只蝗虫,蝗灾的危害就这样被减小到了最低限度。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