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5.9°C-5.9°C
澳元 : 人民币=4.83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实习内推成“生意”,1 个名额 1 万多“付费实习”值不值?

2022-08-02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正值暑假,不少准毕业生们计划利用这段时间到企业实习。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原本积累工作经验的实习机会,却被 " 明码标价 "。" 实习内推 " 在电商平台也已成为一种商品。

发现

实习内推成商品 网店 " 明码标价 "

近日,某单位负责实习生简历筛选工作的杨洁(化名)向北青报记者爆料称,她在招聘邮箱中发现了一条广告信息,其中提到对方的公司可以提供优质实习生,基本都具有知名高校留学背景," 如果成功辅导学生入职实习,可以每人次给付 8000 元的辅导费用 "。杨洁表示,这与她以往接触的分发招聘信息不一样。

北青报记者以找实习的名义与上述广告发布者周风(化名)取得了联系," 费用 1.3 万左右,可以保证 90% 以上通过率 ",他表示,会根据学生的专业、学历、经历等信息推荐 " 投递 " 简历的公司。周风还称,他们会为求职者提供业内老师的 " 一对一面试辅导 "," 如果面试没有通过,费用会全部退还 "。投递简历后,学生需经过招聘公司面试确定是否被录取。在此过程中,求职者不可以指定想入职的公司,只能由机构决定。

在确认 " 面试辅导 " 的意愿后,他发来一份 " 实习内推协议 "。周风称," 内推 " 进公司的实习生与其他实习生一样享受正常的实习工资待遇,但不负责实习转正。如果需要转正,机构可以帮忙推荐有留用机会的公司,费用相对更高," 全职要六七万 "。

事实上,实习内推已经形成了产业链,网络平台上既有求内推机会的,也有专门提供相关服务的店铺。

北青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以 " 实习内推 " 为关键词搜索,共得到 4 万余条结果,这些在售商品往往描述为 " 互联网大厂名企实习 "" 背景提升 "" 内推 " 等字样,宣称提供 " 四大名企内推 "" 保 offer""1V1 跟进 " 等服务,销量最高的店铺月售量超 200 个。虽然标注的价格基本在百元左右,但这并不是其实付价格。

北青报记者咨询了销量最高的这家店铺客服,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经营业务主要包括各大厂及知名企业的实习及全职,主要为留学、求职目标群体提供 " 背景提升 " 方案。

其内推实习分远程和实地两种,远程实习在无工资的情况下,实习一个月需付费六七千元," 加一个月多 2000 元,也就是大概 9000 元两个月 ",并承诺 " 实习结束可收到录取 offer,实习证明、推荐信、背景调查 "。而实地实习需要的条件相对较高,费用在 6000 到 18000 元。

工作人员强调," 如果没有很好的学历以及背景经验,直接投递简历几乎没有机会进大厂 "。

声音

" 保 offer" 含金量受质疑

除去高昂的费用,所谓的 " 保 offer" 背后,实习的含金量也值得怀疑。在豆瓣 " 留学组 " 贴吧中,就有网友发帖称," 绝对不要付费实习 ",付费实习根本就是 " 浪费钱 " 等等。该网友表示,自己曾花费 3 万多元找中介安排了付费实习,但实习过程中工作内容与其所承诺的并不相符," 没人管,工作天天摸鱼 "" 真的什么也没学到 "。另一位网友直接点明:" 不要买付费培训班,他们只想赚钱 "。

有留学机构人士认为,花钱去一些大的厂牌实习,对每个人的性价比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这个费用需要省吃俭用换来的就没必要了。实习不是第一顺位,是排在绩点、雅思、文书等之后的。甚至有一个合理明确的职业规划都要比实习本身有用。

建议

寻找实习岗位最好通过公开招聘渠道

针对部分学生花重金去求得一份 " 大厂实习生 " 的职位的现象,字节跳动校园招聘负责人表示," 并不鼓励这种行为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可能会遭遇到一些诈骗行为,最后导致钱财损失和心理伤害,如果涉及利益输送还有可能会违法犯罪。由此获得的实习岗位并不能真正代表你成功拿到通往职场的入场券,最根本的还是应当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此外,这位 HR 支招说,寻找实习岗位最好通过公开的招聘渠道、学长学姐的内推,或者是通过老师、朋友、家长的介绍等等。

提醒

" 付费实习 " 存风险 单位要求缴费可投诉

针对付费实习现象,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晶璞介绍,根据相关规定,无论是在校生实习还是毕业后正式入职,实习单位及用人单位都不得向实习生或劳动者收取费用。求职人员在实习期或试用期被要求缴纳相应费用的,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以维护自身权益。如果招聘单位或单位的工作人员为了收取费用而与中介机构合谋提供虚假的实习岗位或实习信息,则存在欺骗和诱导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罪。

赵晶璞提醒,求职者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实习职位本身真实与否的风险,如果职位虚假则求职者所需要的实习经历也就不能保证真实。即便职位真实,若因 HR 或单位其他员工私自收费的情况被单位发现,则存在因招聘本身违反公司制度,从而将实习生辞退的风险。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