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10.9°C-10.9°C
澳元 : 人民币=4.86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2022-11-02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蛮意外的一条热搜——

一位华裔女演员,居然被刻上了美元硬币。

#黄柳霜成登上美国货币的首个亚裔#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

为了纪念女性获得选举权的《十九修正案》发布100周年,美国铸币局计划从今年开始每年发行一批硬币,刻印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以示致敬。

之前,登上这枚硬币的女性包括国民诗人马娅·安杰卢,以及美国首位女"太空人" 萨莉·赖德。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

而"黄柳霜"这个中文名字,对于不少人而言远没前二位听着来头大。

谁是黄柳霜?作为影星的她又为何能被西方捧上神坛,和各路大人物平起平坐?

诚然,我们早就不需要借西方人的肯定来满足自尊心。

但这张神秘的面孔,还是值得再端详。

黄柳霜的故事,不简单——

华裔女星征战好莱坞的百年血泪史,就是由她开始的。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

《危险存在》

好奇的中国娃娃

20世纪初期,欧洲文化界发生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1904年,音乐大师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的问世。

这部作品创造了一个在当时看来颇为新鲜的女性形象——

日本新娘巧巧桑嫁给了寡情的美国大兵平克尔,为他生下孩子后却惨遭抛弃。

三年后平克尔已另有家室,他回到日本想要带走儿子,幻想破灭的巧巧桑在绝望中挥刀自尽。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

巧巧桑身上带着一种西方人臆想中的,"东方式"的坚贞和驯服。为白男飞蛾扑火,被高傲的第一世界视作某种极致浪漫。

由此,整个文艺界都开始以巧巧桑为模板创作,掀起一场"蝴蝶效应"。

而第二件事,则是臭名昭著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1909年带着从敦煌掠取的上万件文物"荣归故里"。

这批壮丽的瑰宝一经靠岸,便震撼了西方世界——

他们原以为已经通晓东方文化。

但这些一度失落的璀璨艺术,却再度刷新了他们的想象力。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5

被盗走的敦煌宗教画(现存大英博物馆)

黄柳霜生于1905年,恰好在这两次"大发现"之间。

换句话说,她恰好赶上了"东方热"在西方的文艺复兴。

彼时的好莱坞也在蹭这个热度。

讽刺的是,他们一方面基于种族歧视,不愿相信黄种人有能力进行"表演"这种艺术创作。

一方面又偏被中式美学深深俘获,开始频繁在唐人街取景。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6

《残花泪》

东方很特别,但也只能作为猎奇的背景板。

好莱坞对待唐人街的方式,从一开始也隐喻了亚裔女演员的命运。

话回正题。

时常出入唐人街的好莱坞团队,在人肉背景中渐渐注意到一个身影——

一家老广洗衣店家的女儿,将将九岁大,总爱翘课跑到影院、片场看热闹,甚至主动应征演龙套。

工作人员管这个小妹妹叫CCC,即:

好奇的中国娃娃(Curious Chinese Child)。

是的,这位中国娃娃,就是黄柳霜。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7

《海逝》

当黄柳霜注视着好莱坞的时候,好莱坞也在注视着她。

只不过,那目光里更多只是猎奇新鲜,并非赏识。

当小黄柳霜在上学时,坐在她后面的美国小男生总用别针扎她。

理由非常荒诞:他想知道中国人有没有痛觉。

彼时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是极其神秘怪异的物种。有趣,但是危险。

说起来,这和好莱坞对黄柳霜的目光,并无本质区别。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8

《唐人街繁华梦》

但,上了头的黄柳霜已经顾不得了。

两年后,也即黄柳霜11岁时,她给自己取了个好莱坞风味极浓的艺名:Anna May Wong。

随后,毅然投身于演员事业。

早前几年,她默默无闻。

但好似命中注定般,普契尼式的东方传奇,渐渐引发了影视改编潮。

而好莱坞导演,也恰好想在"刷黄漆"的白人外,寻找些更纯粹的"中国味"。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9

《莱姆豪斯蓝调》

黄柳霜抓住了亚裔演员在影史中最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海逝》,取典《蝴蝶夫人》,是影史第一部双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黄柳霜在其中演绎了一位悲悯、决绝,真正拥有东方韵味的中国女性。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0

一经上映,即成经典。

她让西方人对东方的刻板臆想拥有了灵魂,较以往生动了无数倍。

更令好莱坞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既内敛又深邃的表演方式。

好奇的中国娃娃,终于让全世界反过来对她产生了好奇。

蝴蝶夫人/龙女

1926年,好莱坞的中国剧院破土动工。

这座传奇剧院是好莱坞许多经典电影的首映地,更是多届奥斯卡典礼的举办地。

时至今日,仍是美国"名胜古迹"级别的打卡地。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1

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虽然叫"中国剧院",但这座建筑名声最响的那条,留有数百位名人手印的水泥路——

直到2002年,才出现第一位中国电影人的印记。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2

第一位留印者:吴宇森导演

更少人知道的是,中国剧院的第一枚铆钉,就是彼时已经声名鹊起的黄柳霜拧上的。

她作为东方的代言人出席了奠基仪式,却没能留下自己的任何痕迹。

实际上,中国剧院的总设计师从未去过中国。

与当时西方的大环境一样,他是以拼凑、幻想的方式,虚构出了一种东方主义。

上世纪的好莱坞沉迷在这一虚假的东方狂热里。

黄柳霜也是。

到30年代,她已经是有一打知名作的当红影星了。

可她演过的角色,实则只有两个——

第一,是前文所说的"蝴蝶夫人"。

温驯,贞洁,将全部人生价值寄托在男人身上。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3

《爱之火》

第二,则是"龙女"。

这个形象和傅满洲一样,都是西方鼓吹种族主义的"黄祸论"的产物。

龙女是阴险狡诈的中国女郎,具有使男人堕落、使社会混乱的邪恶力量。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4

《月宫宝盒》

黄柳霜的演员梦实现了,但又没完全实现。

在好莱坞,她实际还是机会寥寥的边缘人物。

可换到种族歧视稍微弱些的欧洲,她不单如鱼得水,大受追捧。还和最负盛名的德国女演员玛琳·黛德丽成了好闺蜜。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5

《上海快车》

而黄柳霜和好莱坞矛盾的激化,则是因为一部小说——

《大地》。

上世纪30年代,在南京大学北园的西墙根下,有一位外籍教师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事业。

这位自小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人有个很地道的中文名:赛珍珠。

她的小说也总是以中国农民为主角,讲述那一时代的悲欢。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6

赛珍珠

前文说,上世纪初欧美出现了"东方热"。

而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等古典名著、推介的中文文学(林语堂后来在美国的影响力就与她分不开),当然还有她自己的小说,则再度于西方引发轰动。

将"东方热",进一步精确成了"中国热"。

1938年,《大地》喜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个美国作家借助中国故事得到了无上荣耀。

黄柳霜却被美国人的虚伪狠狠嘲弄了一把——

米高梅制作的电影版《大地》,选择由德国影星路易斯·赖纳出演女主角。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7

这位优秀的女演员,将中国农妇的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还凭此片摘下了次年奥斯卡的影后桂冠。

但整个好莱坞却偏偏忘记了。

或者说,是故意忽略了——

黄柳霜长着一张无需模仿就能服众的,真正深邃的中国面孔。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8

《盛装派对》

1936年1月24日,折算成农历恰好是正月初一,中国人的春节。

备受折辱的黄柳霜登上远洋轮,生平第一次返回故土,中国。

对自己身份的困惑、对好莱坞的失望,让她决定来一场寻根之旅。

同时也给西方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

但其实,这次旅途在开始之前就让她忧虑重重——

她的名字早从20年代就在上海滩叫响。

但因为永远在饰演扁平刻板的黄种人,她的争议远远大于名望。

派拉蒙又用黄柳霜的妓女形象来羞辱我们中国人了!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19

《新民周刊》黄柳霜:好莱坞中国娃娃上海行

这么讲,她或许堪称"辱华始祖"。

但,黄柳霜还是毅然踏上了旅程。

2月9日,轮船驶入黄浦江,她的忐忑很快被热情的欢呼和包围冲散。

她的故土和同胞们,对这位"好奇宝宝"报以了最亲切的礼节。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0

黄柳霜在出发前专门恶补了汉语。

但抵沪时或许是激动,也或许真的太难,她依旧说得磕磕巴巴。

当年她用四个月便学会了德语,自诩语言天赋极高,没想到却在"母语"上栽了跟头。

不过,走在上海街头,黄柳霜头一回感受到了和周围世界完全融入的体验。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1

黄柳霜能操四五门西方语言,可一生的多数时间,她都觉得自己是异乡人。

直到这一刻,她才终于理解到"家"的意涵。

可惜,在短暂的归港之后,她将面对更多的无常和颠簸。

于她自己,年龄渐长。

迈入中年的白人女星尚且机会寥寥,何况是她。

于祖国,则是接下来十数年的战乱。

黄柳霜渐渐退出银幕外。

但,她还是叛逆了一回——

40年代的两部电影《轰炸缅甸》和《重庆来的夫人》中,她终于摘下了"蝴蝶夫人"和"龙女"的面具。

成为了抗日战争中勇猛的女英雄。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2

《轰炸缅甸》

既是在建立全新的中国人形象,也是在为抗战摇旗。

她还举行义卖、演讲,在异国奋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支持同胞。

只是,当她靠祖国越近,似乎也离她少女梦中的好莱坞越来越远。

40年代之后的黄柳霜,电影作品越来越少。

1960年,她出演电影《黑色肖像》,饰演配角黄人女仆。

该片的女主,是彼时在好莱坞如日中天的巨星拉娜·特纳,又一位金发美人。

她最后一次为一位白人女星做背景板。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3

次年,黄柳霜病故家中,终年56岁。

她一生中没得过什么重要奖项,甚至连值得称道的好角色也不多。

多数时候,她就像是西方凝视中的一件东方工艺品。

美丽,新鲜,但任人摆布。

1936年,在黄柳霜访沪时,有记者对她问了一个极其犀利的问题:为什么出演那么多伤害华人的角色?

黄柳霜霎时红了脸。

但,随即认真地回答——

如果不是她演,就会有别国的人去演,中国人的面孔将被肆意捏造、蹂躏。

她起码保住了华人自己呈现自己的那一点机会。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4

所以,为什么黄柳霜能登上美元?

是因为她扭转了整个亚裔群体的形象吗?

恐怕她做不到,她甚至正正就是这种歧视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

但恰如她所说的,抓住任何角色,也意味着抓住定义权。

她是华裔在美国流行文化史上留下面孔的开始。

且她铺下的路,会有一个又一个人接着走下去。

开疆辟土

自从黄柳霜去世,好莱坞的华裔女演员一度断代。

整个西方影坛都在默默等待下一张传奇东方面孔的出现。

时间来到1986年,大洋对岸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愈发强大的文化自信,愈发大方的对外政策,催生了空前绝后的经典——

《末代皇帝》。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5

它是第一部获许在故宫拍摄的电影,也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关于我国的西方电影。

当年,《末代皇帝》在奥斯卡横扫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九项大奖,风头一时无两。

而在这篇文章里,它的伟大还在于,又将两张绝美的中国面庞带入了电影世界——

陈冲与邬君梅。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6

陈冲的闯美之路其实早于《末代皇帝》。

1980年,19岁的她凭电影《小花》摘下百花影后桂冠,却在声名鹊起时选择赴美留学,学习电影制作。

还不是泥菩萨贴金的那种,而是真的放下所有名头,从头补课。

半工半读,还时常要担心没饭吃。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7

《鲁豫有约》

但或许,好演员天生就有一种境遇掩藏不住的气韵。

一次,陈冲在一个停车场被一个路过的意大利老头拦住。

开口就问她:你要不要演电影?

陈冲就这样成为了好莱坞大片《大班》的女主角。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8

但是,这部电影很像黄柳霜当年面对的处境——

是机会,却也暗含无奈。

一来,《大班》讲的亦是中国少女对外国军官的卑微求爱。

"蝴蝶夫人"式叙事依旧在好莱坞阴魂不散。

二来,陈冲在电影中的大尺度演出,为她带来了无尽的争议。

彼时国内尚且保守的风气,无法容忍她展示自己的身体。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29

《鲁豫有约》

而邬君梅遇到的情况,其实相当类似。

1987年,她跟上陈冲的脚步,也赴美留学。

同样从头来过,同样生活拮据。

更类似的,是她们遭遇的歧视、凝视。

作为女演员,尤其还是亚裔,"潜规则"都变成了明面上的剥夺。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0

当然,比起黄柳霜,新一代华裔女星境遇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她们不再缺少机会,"政治正确"让她们在镜头里能得到最基本的位置。

可是,陈冲和邬君梅的经验揭示了两个新困境——

一是角色定位,二是国内观众舆论。

好莱坞已经很少以类似"龙女"的形象,毫不掩饰地污名化东亚女性。

但他们对异族的想象力依旧有限。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1

《艺伎回忆录》

2002年,刚刚打响名声的华裔演员刘玉玲在传奇电影《芝加哥》中客串出演。

这部喜剧以辛辣的手笔撰写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

几个女死刑犯依靠贩卖色相和操纵媒体,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成为了整座芝加哥城追捧的明星。

先是神秘的蛇蝎美人。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2

再是蠢笨的金发女郎。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3

最后是致命的东方尤物。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4

《芝加哥》恰好描摹出三种典型好莱坞女郎的形象变迁。

而在黄金时代之后,华裔女星渐渐不再是背景板,而成为了镜头里危险的蛊毒娃娃。

《杀死比尔》里身穿和服的黑帮大姐大。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5

刘玉玲

《尼基塔》中的冷艳杀手。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6

李美琪

哪怕到近些年的作品,也不乏类似的角色设定。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7

陈冲《艾娃》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8

李冰冰《生化危机5》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39

巩俐《花木兰》

但,哪怕再女王,再有威慑力。

蛊毒娃娃,依旧只是"娃娃"。

她们是好莱坞的目光塑造的形象,是和那座中国剧院的夸张飞檐一样,装饰性的东方符号。

严格来讲,华裔女演员事业的真正转折点,直到2018年才姗姗来迟。

那年八月,一部全亚裔出演的电影猝不及防地杀出重围,在北美院线蝉联了三周的票房冠军,更把吴恬敏、杨紫琼、奥卡菲娜、嘉玛·陈、水野索诺娅等好几位亚裔女星的事业推向了巅峰。

从东亚元素,到东亚故事。

好莱坞华人的新时代由它开启——

《摘金奇缘》。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0

吴恬敏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1

新的困境

好莱坞新时代的开启,其实也象征着旧好莱坞叙事权被分散。

随着"政治正确"的发展,以及亚裔群体的不断斗争,新的故事模板逐渐兴起——

《初来乍到》《摘金奇缘》《青春变形记》《瞬息全宇宙》……

乃至是纯粹的超英电影《尚气》。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2

他们开始触碰到真正深层的东亚文化:家长制。

然而,北美票房超过2亿的《摘金奇缘》在内地院线折戟。

国外口碑超神的《瞬息全宇宙》在某瓣只得到7分多的平平反响。

《尚气》甚至因"辱华"直接扑街。

你会发现,这类故事即便比黄柳霜的时代强多了,也依旧打不中中国观众的心。

根本来讲,这是因为它们并非东亚人的故事。

而是东亚移民的故事。

而此时,你也会发现,好莱坞华人女星的主体也变了——

章子怡、李冰冰们纷纷回到内娱。

占领高地的变成了奥卡菲娜这样典型的移N代。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3

奥卡菲娜凭《别告诉她》成为首位亚裔金球影后

在好莱坞交出绝对的叙事权的同时,它的疲态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这一时刻,华人女星再也不用依靠"闯美"来证明实力。内娱作为寸土寸金的名利场,成为她们新的征战地。

也就是前文所提的那个,华裔女星的新困境:

国内观众舆论场。

你会发现,从黄柳霜开始,一代代华裔女演员在斗争中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蔑视和打压。

同胞的苛责,也始终如影随形。

陈冲在拍摄《末代皇帝》时曾因一件事惹恼了对她宠爱有加的导演贝托鲁奇——

她在拍摄完戏中与溥仪的亲热戏后,胁迫导演必须写下保证信,不会使用她不慎多露了几厘米胸脯的那个镜头,否则便罢演。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4

《鲁豫有约》

可要知道,从《大班》《诱僧》到她执导的《天浴》,她可是完全不怵尺度这东西的女人。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5

《末代皇帝》

陈冲所担忧的,其实就是当年阮玲玉用生命写下的注脚——

人言可畏。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6

张曼玉《阮玲玉》

虽然仅仅是一个镜头,但在当时,这就足以让她背上最严酷的骂名。

现实是,黄柳霜的时代已经过去百年。

但她在好莱坞的身不由己,依旧难被理解。

在异国寻找机会,是崇洋。

饰演的角色不够伟光正,是媚外。

在镜头里表现出任何缺点,便是玷污国人形象、迎合外国眼光。

但凡稍有差池,"辱"的帽子随即扣上。

明明,作品的把控权不在她们。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7

刘玉玲《霹雳娇娃》

最离奇的争议,大概要数奥卡菲娜。

在她加冕影后之后,网上涌现出无数猛烈的批评声,称她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裔的刻板印象,是典型的辱华面孔。

拿奖的光荣瞬间,弹幕闪过的是"龟丞相""奇葩""华裔之耻"的恶毒咒骂。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8

诚然,如今的华裔女演员多了一些选择。

但其实也没那么多选择。

有些人只看到奥卡菲娜如何被好莱坞选为"东亚的代表",如何接下了失真的剧本。

但,这从来却不是她自己能决定的。

她唯一做的,就是以一张平凡的脸,外加百倍的天赋、千倍的努力、万倍的历练,以及难以计数的幸运。

最终登上了至高的领奖台。

这不是屈辱,而是一张东方面孔的奇迹。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49

这不会是女性们奋斗的终点。

毕竟,华裔女星在好莱坞的传奇可不会轻易落幕。

若美元上的黄柳霜能与我们一同见证这改变,她或许会打心内感到骄傲与喜悦。

讲个笑话:“她丢了国人的脸” - 50

恰如她当时所说的:

"抓住角色,就是抓住定义权。"

或内或外,我们都需要这群美丽的黄皮肤姑娘,不断去到镜头前。

一帧帧,一幕幕地勾勒。

在历史里重新定义我们的面庞。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