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7日 9.4°C-9.4°C
澳元 : 人民币=4.85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小美人鱼」,真不至于

2023-05-29 来源: ZAKER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后台都在催了,毕竟这部片还没上就议论声不断,现在终于开箱验货。

小小的她。

怎么掀起那么大浪——

小美人鱼

在去年底官方发布预告后的第一个周末,预告就获得了 1.04 亿的全球浏览量。

数据超过了 9400 万的《美女与野兽》、7400 万的《阿拉丁》与 6800 万的《黑白魔女库伊拉》。

但争议,也更大。

因为小美人鱼的肤色不符合 " 肤白貌美 " 的期待,许多人开麦嘲讽。

毕竟我们观念里的爱丽儿,应该是这款的啊。

但看完真人版《小美人鱼》后,Sir 解开了疑惑——

新版小美人鱼的肤色是重点吗?

其实,这一部的故事恰恰是讲述,成为迪士尼公主,并不需要看脸。

谁能成为公主?

新一代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公主?

《小美人鱼》最值得讨论的地方或许也就在于此。

01

从一厢情愿,到双向奔赴

事实上,从安徒生原著,到动画版,再到现在真人版,都有着不同时代下的内核。

动画版对原著最大的改编,是转悲为喜。

原著中的王子没有多少描写,他更像是在水中看到的一个模糊的身影,故事的结局也仿佛是小美人鱼一场水底捞月般的梦想幻灭——

王子变心,小美人鱼变成泡沫。

这个王子,与其说是具体的角色,不如说是泛指的人类。

代表着自然与纯真的小美人鱼,被抛弃、被毁灭,或许也正如人们的童心在进入成人世界后,注定泯灭的结局。

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其实很多 " 童话 ",无论是《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还是《西游记》,读过原著的都知道那也是相当重口味和大尺度,分分钟吓哭小孩的。

于是迪士尼的动画,给了一个标准的童话结局——

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这一版王子的形象稍微具体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小美人鱼一眼就迷上了王子,非要上岸去 " 倒贴 ",是不是太恋爱脑了?

今天还有多少人相信结婚就是女性最好的结局,是人生圆满的句号?

2023 年的真人版《小美人鱼》,终于让一场单相思,变成了两个人的贴贴。

爱丽儿向往陆地的设定不变。

喜欢探索沉船,搜集人类遗留的物件。

王子却不再停留在岸上,而是也勇敢地深入大海。

和保守的女王不同,他坚持开放港口、亲自航行,想要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外部保持贸易和交流。

因为他知道,如果封闭,那么就只有落后。

真正让王子心动的是美貌吗?

与惹眼的外表相比,让他俩走向彼此的,是基于共同事业的灵魂相惜。

《海的女儿》中爱丽儿对王子心动的瞬间,是在一场几乎摧毁一切的海洋飓风之中。

海洋与陆地,人鱼与人类,两个世界的交汇本就危机四伏。

而在极端天象中,爱丽儿见证了亚历克的魅力时刻:

在浪涛中紧握船舵,身处险境也不放弃探险之心,像一位真正的 " 船长 "。

相遇后,二人相处的场所也不在大多数童话书中珠光闪烁的宫廷舞池,相反,是一间古朴、落灰的图书室。

摊开的旧地图、黄铜色泽的罗盘、满满一摞各地航行的纪念品 ……

当时的爱丽儿已经失去了声音,但亚历克依然被她打动,因为他知道眼前的女孩懂他,他们能共享兴趣和未来。

02

让歌声回归内心

如果说,两位主角的爱情线已经全面更新。

那么银幕的视听情境给人最大的感触则是,回归。

熟悉的螃蟹赛巴斯丁做指引,海底 " 盲盒 " 逐个开启,珊瑚的 " 密林 ",水母的粉色海洋。

一束光打下来,沉船底下掠过的,是人鱼姑娘们如云的发尾。

从色彩到光影,一曲自豪欢快的歌声迎来的是,一整个海底童话梦境的回归。

与迪士尼视效保障同步回归的,还有音乐剧般为剧情搭桥的歌舞段落。

爱丽儿的歌喉像黄昏中一颗如玉的贝壳,一浪高过一浪的,是女孩对大千世界的渴求之心。

而海女巫的 " 暗黑 " 曲目灵巧而幽默,在创意化的 " 克系 " 环境里进行 " 婀娜 " 的肢体表演。

人物心声之外,自然万物皆可成曲。

爱丽儿和亚历克离亲吻最近的一场戏,是一叶小舟驶入月亮倒影中。

中空的竹林彼此敲击,成为闷闷的鼓点,而草叶则在夜风中化为弦乐。

朴素的田园,诗意的共鸣,这大概这是自《风中奇缘》起,迪士尼便企图呼唤的一种自然、原始的生存状态。

童话的本意不是粉饰,而是想把心灵涤成原初的宁静模样。

突破幻象,迎回初心,这是迪士尼盘踞在《小美人鱼》故事中的回归底色。

无论是沉船中的男性雕塑,还是王子反复寻觅的 " 白月光 " 歌声,都抵不过爱丽儿与亚历克真实相处的分分秒秒。

破除海女巫的迷惑,亚历克最终发现,声音再美,也不过是爱丽儿这个 " 人 " 的附加品。

让他悸动的,从来不是一具加载了声线的美丽皮囊,而是他看到的——

爱丽儿不惧危险骑马越过草垛的样子;

她在大块的染布中穿梭、仿佛要把这一切记录进眼睛里;

无拘无束的人群环绕下,爱丽儿果断脱下高跟鞋、在泥水里跳舞。

多样、纯粹、包容万物的好奇,是这些构成了一个崭新的爱丽儿。

与其想象再多、对不同的世界感到惊惧,不如亲身体验一场。

好像在说,看电影的时候,观众是否也能破除一些声音和色彩的魔法,去感受一个接近本质而生命力蓬勃的 " 海的女儿 "?

03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童话

1989 年的动画版《小美人鱼》是无数 80 后、90 后的童年回忆。

现在,它在豆瓣依然保持了 8.4 的评分,好于 92% 的动画片。

这个红头发、白皮肤、绿尾巴版本的爱丽儿已经被当成了 " 标准 "。

但其实,动画版只保留了原著白皮肤、蓝眼睛的特征。

在此基础上,动画新设计出了海藻般的红发,海鸥、龙虾朋友等新角色,以及最重要的名字——爱丽儿。

迪士尼史上第一位红发公主,就此诞生。

在当时,红头发是叛逆的象征。

而电影中,爱丽儿的父亲川顿国王不断提醒爱丽儿要遵守规矩。这在那个相对保守的年代来说,女孩儿几乎是没有办法违反父亲的命令的。

只要你在海里生活 就必须遵守我的规则

但爱丽儿却是一个 " 叛逆 " 的女孩。

她不听父亲的命令,而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爱上了人类,还借助女巫的力量逃离了海洋,只身来到陌生的人类世界中,只为见到心爱的亚历克王子。

这对当时看这部电影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多么强烈的震撼啊。

原来,有些 " 规矩 " 是可以打破的;原来,拥有主见、独立、勇敢,是这么有生命力的。

这个小美人鱼鼓励了无数 80 后、90 后勇敢追求所爱。

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美人鱼呢?

在当时,奋不顾身追求爱情仍然被视为一种勇敢。

但在爱情如此易得,以至于显得廉价的今天,爱丽儿的叛逆和勇敢,仅仅通过爱情来表达还足够有说服力吗?

编剧给爱丽儿进入人类世界后增加了一条重要的前提——她忘记了要在三天内和王子接吻的任务。

这让爱丽儿来到人类世界后的目的变了。

她不再是带有目的去诱惑王子的公主,而是一个对新世界充满好奇的" 探险家 "。

少女的求爱故事变成了少女的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故事,这显然更符合女性意识觉醒的当下。

同时,真人版《美人鱼》不仅强调海底世界束缚着爱丽儿的规则,还强调了亚历克王子也生活在种种规则的制约下。

所以,当打破规则来到人类世界的爱丽儿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冲撞人类社会的规范时,王子并没有感到震惊或反感,而是两眼放光,被爱丽儿感染,也打开了自己。

是爱丽儿让亚历克明白了规则是可以打破的,也让他看到了 " 反叛 " 的力量。

这是银幕上少有的主动的女性为被动的男性带来改变的瞬间。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编是,动画版《小美人鱼》的结局是王子杀死了女巫,但真人版《小美人鱼》则改成了爱丽儿杀死了女巫。

这个改编,也非常具有现代意义。

女性,从一个需要被王子拯救的公主,变成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对抗强敌,并完成自我成长的独立坚强的个体。

△ 女巫乌苏拉

当然,这些观点并没有多新颖。

但一个讲给孩子的童话,本身也并不需要多少惊世骇俗之论,更重要的是一些基本的善恶是非。

而最大的争议还是导演启用了黑人歌手海莉 · 贝利来扮演小美人鱼爱丽儿。

这又是反复被提到的 " 政治正确 "。

但看完电影,就会发现这样的设计并不违和,片中设定王子的国家不是北欧,像是在加勒比海的某个小岛,有椰子,跳桑巴。

比如爱丽儿的姐姐们,其他 " 海的女儿 " 拥有各自不同的肤色。

因为片中也说了,她们代表不同的大洋,既然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什么只有红发碧眼白皮肤才有资格成为美人鱼,不可以有多样性?

无论世界怎样划分界限,海洋,始终是联通的,无边的。

在一个海洋的故事背景中,一定要保持封闭的观念,未免让人啼笑皆非。

别忘了,童话故事是给孩子们看的。

在没有被社会观念影响之前,我们是不会用肤色区分人的。

孩子们看到这个爱丽儿是什么反应呢?

黑人小姑娘们。

在第一次看到预告中的爱丽儿后,露出了笑容。

我觉得小美人鱼是棕色欸 ~

(当你喜欢的迪士尼公主看起来和你一样)

同样的。

在白人小女孩的视频中。

她们对电影预告的反应是这样——

抱着旧版动画的美人鱼玩偶,兴奋不已。

对孩子来说,肤色并不代表美丑、种族、政治,而是代表一种可能性。

尤其对于黑人小孩来说,这是他们在大银幕上、在传世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机会。

爱丽儿的肤色对我的孩子并不意味着什么

但我深知对别的孩子来说

这意味重大

但然,有人会说小美人鱼不够 " 美 "。

美是小美人鱼的核心吗?

过去,或许是。

不只是美貌,童话中为爱情 " 赋魅 " 方式还有——

王子要是英俊的,富有的,尊贵的。

好像有足够的美貌,才配得上拥有财富和地位,ta 的美德才值得被歌颂。

但显然,迪士尼正在抛弃这种叙事。

一个例子。

女巫是怎么阻挠爱丽儿的呢?

她变成一个 " 标准 " 美女,换上华丽的礼服,在一场舞会上准备迷倒王子。

发现了没有。

这些不都是迪士尼公主片过去最经典的元素?

而她计划的落空。

也代表着,那样的 " 传统 " 故事,在今天的失效。

谁继续相信,只拥有了美貌才可以去追求自我?

谁还相信,只有进入(特权阶级才能参加的)舞会认识王子,才能证明自我?

没错,是有人相信。

而且人数还不少,因为他他们相信现实与功利的法则。

但 Sir 并不打算把这些当成童话告诉自己孩子。

Sir 更愿意给孩子讲这样的童话——

这个世界没有边界。

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边界。

而你也不需要有边界,勇敢地向未知的领域去探索吧。

别忘了。

童话属于过去,但童话更属于未来。

让孩子们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不才是童话的意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 K 梦、就是涂怡乐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