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9.8°C-9.8°C
澳元 : 人民币=4.86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医生救人被怼,医生科普被骂,咋了?

2017-08-01 来源: 医学界 评论0条

医界科普大v@急诊夜鹰最近写了一篇10万+文章,是纠正两位医生在救治癫痫病发者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做法,虽然作者出发点是正确科普,但由于在文中对同行直言批评,也为其招来一些责骂和质疑。


作者 | 急诊夜鹰

编辑 | Z小编

来源 | 急诊夜鹰”微信号


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呢?一起来看看原文。

原文

大连两位医生感动首都机场,

却误导千万人,

鬼才知道那个孩子经历了什么


首都机场,一年轻女孩突发癫痫意识丧失,两大连医生冲上前去帮忙救助,,为了防止抽搐中的女孩咬伤自己的舌头,吕医生更将手指伸进女孩嘴中,垫在她的牙齿之下十几分钟,直至被咬得红肿……


对于医学同道的勇于助人,夜鹰与有荣焉;但对于现场两位医生采用的方法,却实在不敢恭维。


看完现场的描述,夜鹰甚至非常气愤。


两位医生认为“对于一个癫痫突发患者而言,撬开嘴巴,防止让其牙齿咬住舌头,造成内部损伤导致呼吸道堵塞是最重要的。”


而实际上,癫痫发作患者很少会咬到自己的舌头,即使咬伤,也是舌尖或者嘴角少许伤口,不危及生命,不需要特殊处理。


大家可以设想,如果癫痫发作患者很容易咬到自己的舌头,岂非急诊室每天都会有人来缝合舌头?我在急诊室见过的癫痫这么多,我和我的同事都没见过需要缝舌头的。


而这两位医生在现场显然也遇到了困难,“根本就掰不开”,“在机场安检人员的帮助下,用力掰开女孩的嘴巴。一着急,直接把手塞了进去!”吕医生自述。


癫痫发作时,牙关紧闭,咬合力非常大,很不容易掰开,其实也不需要掰开。


这位医生是用“掰”的,还有些人可是用“撬”的。


撬不开怎么办?


使劲撬啊!


悲剧的是患者牙齿很多被撬掉了。


掰开嘴巴之后,吕医生勇敢(lu mang)的塞进了自己的手指,被咬伤自然不可避免。


另一位牟医生也没闲着,迅速从背包里找到一管口红,塞进去。


塞东西防止舌咬伤,是国内公众急救的一个大误区。看来这个误区在医护人员的脑子里也是根深蒂固的。我见过有人塞形形色色的东西,有纸巾、毛巾、树枝、木棍、牙刷、勺子、钥匙、手指、遥控器、拖鞋……


遗憾的是,目前还没见过塞臭袜子的(此处应该有笑声)。


但下面这两个案例,这两个小伙子哭都没地方哭。


医生救人被怼,医生科普被骂,咋了? - 1


东莞寮步小伙子癫痫发作,同事给塞了支笔,笔帽去进了气管。


医生救人被怼,医生科普被骂,咋了? - 2


罗定小伙子癫痫发作,家人塞笔,笔帽也进了气管,最终被取出。


但我对这个报道,最疑惑的是下面这段


医生救人被怼,医生科普被骂,咋了? - 3


什么是急救复苏术?嘴里塞东西不能叫复苏术吧?难道是心肺复苏术?


如果是心肺复苏,那就错的有点离谱了。


癫痫发作是活人,不需要心肺复苏急救。


那癫痫发作,我应该怎么办?难道眼睁睁看着他抽搐?


没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安静、安全的抽搐一会儿。


安静的抽:不要呼喊,不要摇晃,不要强行约束其肢体,不要掐人中或塞东西。


安全的抽:在其头下垫一个软垫,移开周边尖锐可能带来伤害的物品。


在其抽搐结束之后,再判断其反应和呼吸,如果呼吸正常,侧卧待其完全苏醒。


大部分癫痫发作会在3-5分钟结束,逐渐苏醒。


哪些情况下需要拨打急救电话呢?


1.首次发生癫痫抽搐患者。


2.癫痫发作,抽搐停止后仍有呼吸困难或难以唤醒的患者。


3.在前一次发作后,短时间再次发作抽搐者


4.癫痫抽搐发作过程中受伤者


5.在水中突发癫痫抽搐者


6.伴有糖尿病或者心脏病者;孕妇。



当然,现场遇到突发癫痫,在你有任何不确定情况下,你都可以拨打急救电话。


最后,请允许我向这个癫痫发作的女孩子表示致歉,在您癫痫发作之时,我们的医学同道采用了不规范的急救措施,让您在疾病发作时,承受了不必要的痛苦。


孩子,鬼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



文章看完了,你什么观点呢?请稍后留言表态。


我们先看看读者的态度:


@小哥:还是觉得夜莺写文章好得意,相信很多人也这么觉得,知道就知道没必要那么狂。不单单我这样说你吧?夜鹰先生


@敏敏:癫痫发作塞东西防止咬伤是大学老师教的,很多医生知识不注意更新就根深蒂固了,医学院校到现在还在教学生术前刷手呢。建议学校教学多与临床相结合吧!很多大学老师早已经不在临床一线了,还有临床一线同时教学的老师也觉得很多知识已经更新了,但是上级仍然要求按大纲教,他们也很无奈。


@饭粒卷拖延症治疗第一疗程中:感觉夜鹰公开说这个又要被wb网友喷了神内科,认为条条在理


@宛若星辰:其实,我也是干了很长时间才总结出这些道理,但是多想有个人早点告诉我!缅怀那些我曾经撬掉的牙齿!并感谢夜鹰,直面错误,然而大众更容易接受私底下的批评和感恩于私底下的传授,中国人面子问题,但对于急救和生命,面子真不是问题!


@聲:老师,我本院儿科实习时候的医生们都跟家长们说在儿童高热惊厥或者癫痫发作时候用筷子之类的物品塞到嘴里防咬舌,在儿科这样一个可以说抽搐非常常见的科室也是这样的情况,何况其他科室……


文章传播太广,以致施救医生也来留言了——


医生救人被怼,医生科普被骂,咋了? - 4


另外,对于这起因科普而起的争议, 急诊夜鹰对《医学界》说了一句话,应该可以作为总结——


“救人是好事,传播了错误是坏事。纠错是好事,认识到错误也是好事,更多人认识到错误并提高,更是好事。”


那么,你的观点呢,留言说说吧~


版权申明 |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