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3.0°C-3.0°C
澳元 : 人民币=4.82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最赚钱”的超市,这次赔大发了(组图)

8天前 来源: 正商参阅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巨头下山,往昔谢幕,曾经的超市王者也被抛弃了?

19年未关一店!

每开一家店就门庭若市,只赚不亏;

单店业绩曾一度超越沃尔玛、家乐福2倍以上;

没错,它就是曾被誉为“最赚钱超市”的大润发,曾经的“超市一哥”,在商超领域里罕逢对手,被外界称为“商超神话”!

俱往矣,随着零售业竞争不断加剧,大润发的神话终究还是破灭了。

今年的大润发,不仅迎来了28年来最大规模的集中性关店潮,还从盈利到巨亏近20亿!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家老牌超市的落幕,更是零售业巨变的现实写照。

超市,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行业,如今却面临重重困境,沃尔玛、永辉、物美、大润发等这些商超巨头日子都不太好过,不是亏损就是在关店的路上。

如今,批量关停传统大卖场,转向会员店,试图成为中国版的Costco和山姆会员商店,又能否成为“大润发们”的救命稻草呢?

中国“最赚钱”的超市,这次赔大发了(组图) - 1

01

多少年前,逛超市还是大家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方式,可如今超市里也基本只能看见老人了。

要说那时候常逛的超市,大润发绝对是榜上有名,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不过,时过境迁,如今的大润发早已物是人非,昔日人潮涌动的辉煌不仅一去不返,还继去年扭亏为盈后,又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近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以下简称“大润发”)披露了截至3月31日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725.67亿元,同比下降13.3%;全年亏损金额达16.68亿元,同比下滑2238.5%,上年同期为盈利7800万元。

中国“最赚钱”的超市,这次赔大发了(组图) - 2

大润发收入已连续多年下滑,亏损也在不断扩大,2022财年亏损8.26亿元后,2023年好不容易扭亏为盈,结果2024年又被打回了原形。

值得一提的是,16.68亿也是大润发2011年上市以来最大规模的亏损。

财报显示,大润发商品零售比2023财年减少111.04亿元,同比下降13.8%。

大润发的解释是业务收缩、理性消费下客单价下降,其实最为致命的还是“关店”!

据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关闭了20家大卖场。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拥有472家大卖场、32家中型超市以及3家M会员店。

在关店及人员优化影响下,公司员工员工数量少了两万多,结果还是没能改善大润发的业务表现。同店销售增长,这个零售行业最重要的指标,公司已连续十余年下滑,最新年度为-6.6%。

大润发创始人黄明端曾感慨道,“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一句话道出了大润发及其母公司当前的困境。

02

回溯大润发的辉煌历史,从199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起,它仅用了短短12年的时间便登顶大陆零售冠军的宝座。

大润发每开一家门店就门庭若市,只赚不亏,在商超领域里几乎没有任何对手可以打败它,更是创下了19年不关店的记录,在国内超市中算是“神”一般的存在。

可能大家还不清楚,大润发里有一段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如果说我国内地的“打工皇帝”是腾讯系的刘炽平、张小龙、美的集团的方洪波,香港的打工皇帝是李嘉诚旗下的霍建宁,那么,黄明端就算的上是台湾的“打工皇帝”。

其实,黄明端并不是大润发的实际控制人,而大润发此前也只是台湾润泰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

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是黄明端的同学,同时也是他的伯乐。

而为了回报尹衍梁的慧眼识英才,黄明端用20年时间,做出来的大润发,累计为润泰集团带来了近150亿元的回报。

所以,我们通常都会把黄明端等同于大润发的创始人、大润发零售帝国的打造者。

1996年8月,润泰集团成立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就是大润发的前身。

1997年,在润泰纺织平镇厂的旧厂房上,大润发第一家门店“平镇店”开幕。

同年7月,大润发进军大陆市场,在上海黄浦江边开出第一家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规划营运管理的大型现代化超市,走精致量贩店的路线,展开了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外来商超巨头的较量。

03

凭借“新鲜、便宜、舒适、便利”的经营理念,和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大润发像蒲公英一样,迅速占据大陆市场,并逐渐成为了消费者最熟悉的中国连锁超市品牌。

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大润发营收就突破了240亿元,一举登上了中国商超前三的宝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而大润发每年的收入增长连续两年飙升至30%以上!

2010年,大润发以404亿元的销售额首次超越家乐福和沃尔玛,问鼎中国市场超市销量第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市之王”。

一个成立不过十几年的零售公司,在中国市场曾一度让“世界第一”的零售超市沃尔玛,长期屈居“中国第二”的位置。

大润发当时的实力之强可以想象,每家店都是一个商圈,到哪里儿都是焦点,独孤求败数年未逢敌手,要不怎么会创下19年未关一店的傲人佳绩。

2011年,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成功登陆港交所,巅峰时期,高鑫零售的股价最高曾达到13.4港元,总市值一度高达1278亿港元,被誉为是中国“最赚钱的超市”。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电商的崛起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行业恶性竞争之下,连锁超市行业第一轮倒闭潮开始了,新一佳等本土头部品牌消失,多家弱势外资超市告别中国市场,大润发也逐渐开始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2013年开始,大润发营收首次出现了下滑,这对曾经如日中天的大润发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之后,大润发年均增速一路狂降,大润发的知名度也在不断下降,盈利也在不断减少,客流越来越少。

2019年大润发的业绩显示,全年总营收1018.68亿元,净利润28.34亿元。

截止2022年,其全年总营收为881.34亿元,同比下滑5.7%,净利润亏损8.26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滑136.01%。

中国“最赚钱”的超市,这次赔大发了(组图) - 3

04

为挽回颓势,大润发也曾尝试过各种自救措施,比如推出了自家的电商平台“飞牛网”,加大了会员营销力度,但似乎都收效甚微。

大润发在前两年作出了“重构大卖场”的战略决策,改造升级多家老店,同时开出新店,这些门店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润发面临亏损压力。

从沃尔玛、人人乐等传统大卖场频频关店,可以看出这一业态的日落西山之势。

不得不说,形势不由人,线下大卖场的零售模式正在被时代抛弃。面对电商的低价竞争,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不再。

同时,社区团购、前置仓、会员制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兴起,也进一步压缩了大润发的市场份额。

从大环境来看,门店关闭是零售行业的常态。然而,大卖场业态的老化、效率下降以及经营模式亟待创新,却是整个零售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当然,这并不是在唱衰传统商超。

稻盛和夫曾说过:“萧条其实是最好的成长机会。”

他认为,萧条时期,正是企业历练心智、积累经验的最佳时机。每一次危机的背后,都是对商业本质的深度反思及对未来路径的选择与规划。

对于本土商超企业来说,借此新挑战,不断调整姿态,自我革新力求抓住确定性的未来。

让天下没有难开的超市!

作为零售界的“顶流”选手胖东来则走出了自己的商超之路,以“文化第一,经营第二”的理念不断进行服务创新,从货架配备物件到细致入微的员工照顾,主打“爱与自由”企业文化在行业封神。

“现象级”的火爆,让胖东来已逐渐成为行业标杆的存在,于东来也越来越有当年“马云”的范了。

马云也曾高度评价过胖东来:它引发了中国零售商的新思考,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子。

胖东来关键价值在于,彻底解放了员工的生产力,由于得到了高素质员工的发自内心的拥护,所以所推进的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在胖东来能够得到100%执行,而在其它的企业可能连60%都不到。

雷军实地考察过胖东来后曾说:胖东来是中国零售业当中“神”一般的存在!

当然,胖东来并不是神,只不过是走进胖东来超市,你能真正感受到:原来这就是上帝的感觉!

对传统超市来说,转型的关键,就是要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

就像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朱晓静所说,大卖场业态变革的核心,是回归顾客,重新把目光放回消费者身上。

其实,做零售很简单,同类商品比价格,同样价格比品质,同样品质看服务!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tony chau
tony chau 7天前 回复
胖東來又冇事,證明對員工不好👎。
Dorawenn
Dorawenn 8天前 回复
担忧零售行业的未来凉凉,曾经的“超市之王”居然也会走向没落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