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4日 8.7°C-8.7°C
澳元 : 人民币=4.78
中央海岸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2022-01-08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社会中,人好像一定要被分为三六九等,一定要分出聪明和愚蠢,美丽和丑陋等等。

那么,聪明和愚蠢的界限在哪里呢?IQ指数还是行为举止,还是为人处世的方式?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似愚蠢,但实则是拥有大智慧的人,他们聪明无比却不经常在人前显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 1

在上世纪的美国,一个偏远的村庄里,有一个小男孩被全村的人称作是“智傻子”,因为人们都觉得他不认识钱。

最初,有一个男人拿了两枚钱币,一枚价值一美元,一枚价值五美元,男人让小男孩自己选一枚拿走,结果小男孩竟然选择了面值更小的一美元,事后人们纷纷嘲笑小男孩是个傻子。

随后,总有人拿着两枚钱币去找“小傻子”寻开心。后来终于有人忍不住问了小男孩:“你为什么不选面值更大的钱币?”小男孩小小回答他:“如果我每次都选5美元的硬币,大家就不会一直给我钱了。”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 2

听了小男孩的回答后,男人恍然大悟,而这个小男孩正是连任了四届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殊不知你在嘲笑别人愚蠢的同时,或许也正在被别人嘲笑。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些人开窍比较早,而有些人开窍比较晚,但这并不等于那些开窍比较晚的人就是愚蠢的,正如很多看似很笨的人,一旦开窍,其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一帆风顺。

第一、迟钝的强大之处

《人的条件》由上世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所著,其中就提到过:“没有思考的莽撞,无药可医的彷徨,亦或是洋洋得意的朗诵着那些早已变得空洞和琐碎的真理,于我而言,都是我们所生活着的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 3

在生活中,那些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在面对一切风云变化的时候,都能够保持一种较为平静的状态,他们拥有着的共同特征就是甘于平淡,不愿意在人前出风头,喜欢自己过自己的生活。

大学士苏东曾感叹过:“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苏东坡何等的学识,何等的才华,也会感叹,聪明难,糊涂更难。

有时候放下和退让才是最好的选择,生活,安心顺畅才是最舒适的。由此可见,能做到大智若愚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 4

第二、思维能力

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有智商方面的不同,而智商高低最明显的表现就体现在个体的思维能力上。

当我们去评判一个人聪明或是愚蠢的时候,总是习惯于从一个人的成就去判断,但是,除此之外,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入手,也能够判断得很清楚。

有些笨人一旦开窍了,就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寻求别人的帮助。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 5

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这类人通常具有超强的独立性,胆大心细,有过人的胆识,而激发他们开窍的,通常都是比较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挫折,在经历了足够的痛苦之后,恍然大悟,异军突起。

第三、感悟能力

我国自古就有大器晚成的说法 ,人只有在经历过一些痛彻心扉的磨难之后,才能够从人生的低谷走上人生的巅峰,只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还依旧能够保持初心,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够真正地迎接成功。

那些思想天马行空的人,往往能够在某些方面具有异于常人的感悟能力。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 6

这类人通常能够形成较为系统的思维,建立自己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着眼于整体,擅长逆向思维,站在系统的高度上统筹布局,找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与此同时,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十分的周密,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能够透过现象看问题,把握问题本身的发展及其变化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地按照一套行为逻辑去解决问题。

事实上,领悟能力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人的领悟能力是自发形成的,并不是一种可以被灵活运用的技能。

那些大智若愚的“笨人”一旦开窍,很容易拥有开挂人生 - 7

这里所说的领悟能力指的是一种醍醐灌顶、心领神会的能力。

因此,关于开窍的能力,除了与先天条件相关,还与个体日常坚持的思维方式有关,那些能够时时留意身边细节,善于思考、分析、总结问题的人,一定能迎来自己“开窍”的时机,从此一鸣惊人。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